T/NAASS 079-2023
基于粉垄的玉米耕种收机械作业规程

Mecha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of plough & seeding & harvest of corn based on Fenlong cultivation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NAASS 079-2023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T/NAASS 079-2023
发布
2023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NAASS 079-2023
 
 
适用范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粉垄 Fenlong 使用由非连续螺旋型钻头或立式螺旋刀组组成的耕作机械,垂直入土一次性全耕层切割粉碎土壤的一种耕作方法。  3.2 粉垄机械 Fenlong  Machine 配置有非连续螺旋型钻头或立式螺旋刀组能够完成土壤粉垄耕作的机械。 4 粉垄耕作  4.1 技术要求  粉垄作业深度30cm~40cm,应打破犁底层,作业后地表平整、松软,无漏耕重耕,耕深稳定性≥85%,全耕层碎土率(≤4cm土块)≥85%。   4.2 机具选用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的自走式、悬挂式或牵引式粉垄机械。 4.3 作业方法  根据地块情况,可使用回形、梭形或套耕法。  4.4 播前镇压  粉垄后、播种前适时用镇压器对土壤进行镇压,满足播种对土壤质量的要求。 5 播种 5.1 适播期 当地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2℃,5cm~10cm地温达到并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适宜播种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 5.2 播种方式  机械单粒精密穴播。 5.3 技术要求  5.3.1籽粒玉米 种植密度5000株/666.7m2~6000株/666.7m2,播种深度为5cm~6cm,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种子与肥料相距5cm~8cm。 5.3.2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4500株/666.7m2~5500株/666.7m2,播种深度为5cm~6cm,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种子与肥料相距5cm~8cm。 5.3.3 播量施肥 播量、施肥按DB64/T1614—2019、DB64/T1882—2023 执行。 5.4 机具选用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且满足当地农艺作业要求的集施肥、播种、铺设滴管带、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式玉米种植机械。 5.5 作业方法 机组沿地块长度方向,从地块一侧开始采用梭形方式作业,作业中应采用出地转弯方式,对不能出地转弯的地块,应划出机组地头起落线,地头宽度为种植机组长度的1.5倍。 6 收获 6.1 收获期  6.1.1 籽粒玉米 一般10月上、中旬,玉米籽粒乳线消失,胚部变硬时收获。当玉米籽粒含水率在25%以下时,可直接收获籽粒。 6.1.2青贮玉米 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中旬,籽粒灌浆达到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籽粒乳线1/2~3/4时收获。 6.2 收获方法 籽粒玉米采用果穗或籽粒直收机械收获;青贮玉米采用青贮收获机进行全株收获。 6.3 作业机组准备  选用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的玉米收获机械;技术参数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驾驶员应具有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掌握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6.4 作业程序方法  机组沿玉米种植行方向,从地块右侧开始采用回形方式进行收获作业,作业中应采用出地转弯方式,对不能出地转弯的地块,在留好的作业道转弯;作业开始行走20m~30m停车检查作业质量,达到作业要求后开始正常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时,机组转弯或转移时应升起割台。 6.5 作业质量要求  果穗收获:落穗率<3%,粒籽破碎率<1%,落籽率<2%,剥净率>70%。 籽粒直收:总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5%,含杂率≤2.5%。 青贮玉米:损失率≤5%,留茬高度<25厘米。

T/NAASS 079-2023相似标准


推荐

作科所3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具有简化、节本、环境友好等多项优点,在北方春玉米及黄淮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每亩可降低作业成本100-150元,已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利用条带深松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一次作业同时完成条带深松、推茬清、深层施肥及小双行密植精播等环节,减少秸秆粉碎、翻耕及旋耕等作业过程,明显提高了播种出苗质量,改善了耕层结构和物质生产能力...

广西专用机械实现高效整地

该技术采用专用机械,垂直旋磨粉碎土壤,能一次完成深耕、粉碎、成和播种等作业。它突破和取代了沿用千年犁翻、耙碎、整地、起畦()等传统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了省力、节本、增产、增效效果。   ...

袁隆平:期待技术在全国推广

不过,技术要在全国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德朗认为,技术推广目前亟须解决问题是机,要让有实力企业加入进来,生产出高效低耗和适应不同区域、作物需求机械。  “如何将该技术更好地向全国推广?”...

栽培技术通过鉴定

栽培是利用新发明一种机械,垂直对土壤横向快速旋磨粉碎、自然悬浮成(厢),可在面上直接种植作物配套技术。  该技术由广西农科院研究员韦本辉领衔项目组研发,已在广西、甘肃、辽宁等8省区水稻、玉米、甘蔗等13种作物上试验应用,一般较传统耕作增产10%,高可达30%。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