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X 003—2019
扣鸡工艺技术规范


标准号
T/LCX 003—2019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15日
实施日期
2021年02月03日
废止日期
中国标准分类号
H621
国际标准分类号
01.020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适用范围
按史书记载,蒸源于陶器时期,陶烹技法已流传几千年的历史。此后蒸的技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相传在三国时期,蜀人研发了清蒸全鸡,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扣鸡,扣鸡这道大众喜爱的菜品。在四川农村田席“九大碗”的宴席中,扣鸡是其主菜之一。 泸州人有着“酸辣适口,质软爽脆”的口味特点,在鸡的运用上就可称得川中独树一帜。在冷菜中有泸州煮鸡;在卤制品上有古蔺麻辣鸡;在炸收菜肴中有附骨鸡;在汤菜上有泸县的观音月母汤和白马鸡汤;在蒸制菜品中又有扣鸡。扣鸡采用清蒸技法,将煮制刚熟的鸡去大骨斩成条块状,佐以自己泡制的泡豇豆垫底,通过沸水旺火旱蒸的工艺,蒸熟透后反扣于另一汤?内。具有咸酸鲜香、爽脆的口感,倍受人们喜欢,早已成为九大碗中标志性菜肴。 扣鸡工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扣鸡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料要求、制作工艺、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12729.1 香辛料和调味品 名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市场监管总局[2018]1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泸菜 泸菜是川菜的一个地方风味流派。广义上的泸菜是川南古泸水流域的菜品饮食,是学术研究的范畴;狭义上的泸菜就是泸州川菜,简称“泸菜”。 3.2 九大碗 《泸县志》记载:“凡宴宾客必盛馔,仅备土物八味者谓之八碗,九味丰盛谓之九大碗,是为常席”。“九大碗”是泸县农村筵席以蒸菜为主的地方风味特色。经过上百年的演变,泸县九大碗已形成“四凉菜、九热菜、两点心、一尾汤”的菜式格局。 3.3 扣鸡 扣鸡是以家庭散养土鸡为主料,以自家腌制的泡豇豆为辅料,原料经熟处理后,加工成整齐的条装入碗中,运用旱蒸致熟的烹调方法,出笼反扣在汤?中,灌入鲜汤烹制而成的一道热菜。 3.4 三叠水 菜肴的一种传统装盘形式,多用于冷菜或蒸菜中。具体操作:先取菜肴的片(或块、条),按顺序在蒸碗中皮朝下先摆一行,然后在一行的两则覆盖二行即成。要求一是在装碗时皮向下,按刀口等距排列,整齐装入碗中。二是刀工处理时厚薄均匀,长短一致。 4 配方和原辅料要求 4.1 配方 熟土鸡肉 350g,农家自泡豇豆 150g,葱节 10g,花椒 10 颗,姜片 10g,胡椒粉 1g,川盐 1g、葱花1g,原鸡汤 500g,化猪油 30g。 4.2 原辅料要求 4.2.1 原辅食材及调味品应符合 GB 2762、GB 2763、GB/T 12729.1 的规定。 4.2.2 鸡,选择散养的乌鸡,育龄在 8 个月以上,重量为 1500g 至 2000g。 4.2.3 泡豇豆,选择泸县农家自泡豇豆最佳,也可选用其它泡豇豆代替,但必须符合咸酸适口无异 味。 5 工艺流程 5.1 预处理 5.1.1 土鸡经初加工后洗净,入冷锅中,加入花椒、大葱叶、姜片 5g、料酒煮沸,打去浮沫,煮至刚熟,原汤保留,捞出晾冷。 5.1.2 将鸡宰去鸡颈、翅、脚后,剖开成两半,去大骨,待用。 5.1.3 泡豇豆洗净后,用冷水洗净,沥干水分,切成 3 ㎝的节,待用。 5.2 装盘上笼 取蒸碗一个,取熟鸡身躯 350g 宰成一字条,鸡皮朝下排列整齐入蒸碗中,将鸡大骨、鸡颈、翅、脚宰成条块等料填平,再放入泡豇豆填满。放入姜片、葱节、花椒、川盐、胡椒加入鸡汤上笼用旺火沸水蒸 90 分钟,蒸至粑软质香取出,拣去姜片、葱节后不用,滗出汤汁于锅内,反扣在汤?中,(呈“三叠水”形状)将原汤烧沸后加入盐、调味后灌入汤?中,撒上葱花即成。 6 感观及味感 形态大方,质软鲜香,汤鲜咸酸,豇豆爽口。 7 注意事项 7.1 制作工艺过程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市场监管总局[2018]12 号)的规定。 7.2 鸡一定要煮至刚熟,晾冷透后再斩成条。 7.3 泡豇豆应沥干水分,切成节用猪油煸炒。 7.4 鸡装碗要紧实丰满不塌。 7.5 灌汤以半汤为宜,若原汤不够可加入适量鲜汤。 7.6 宜选用竹笼蒸制;放置位置要恰当。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