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BZLWH 001-2021
卓越班组评价准则

Criteria for Excellent Team


标准号
T/HBZLWH 001-2021
发布
2021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HBZLWH 001-2021
 
 
适用范围
3 术语和定义 GB/T19000 和GB/T1958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班组  Administrative team  组织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单元,是组织的基本作业单位。 3.2 班组管理  Team management 在班组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注1:包含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 注2:班组管理的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民主管理、创新管理等。 3.3 卓越班组 Excellence team 通过系统的管理,使班组和员工得到持续进步和发展,提高班组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不断创造价值,并使班组持续获得成功。 4 班组组织管理 4.1总则 班组组织管理是实施卓越管理的基础,包括管理者作用、班组长作用、班组分工及职责、班组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4.2 管理者作用 4.2.1管理者应对创建卓越绩效班组提供指导和支持。包括: a) 将组织的文化贯彻落实到班组,明确班组建设的方针和目标; b) 根据组织实际和发展需要,提出班组建设要求,健全班组管理机制; c) 营造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学习成长的环境; d) 为班组实施卓越管理提供资源; e) 促进班组提高质量意识和作业技能,指导和支持班组改进管理绩效,实现班组目标;  f) 指导和支持班组开展民主管理,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g)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评价班组管理绩效,促进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4.2.2 班组长作用: 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心和感召力,应严格做到以身作则、公平公正、任劳任怨、敢于担当。班组长具有班组的生产指挥权、劳动调整权、考核分配权、纪律处分建议权、班组制度修订权等,其职责包括: a)践行组织文化,结合班组特点形成支撑组织文化的的班组文化; b)贯彻落实组织的各项要求,组织完成班组的各项工作任务;  c) 创建和谐民主、团结互助、全员参与、学习创新、快速反应、遵纪守法的班组氛围,不断提升班组素质、班组绩效和员工技能;  d) 明确班组员工职责分工,健全考核机制; e)建立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 f)协调关系,确保生产有序开展; g)培育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h)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质量管理小组、岗位练兵、岗位竞赛等群众性管理活动,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培育工匠精神; i)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效益最优”的原则,认真做好提质降耗、文明生产工作; j)组织开好班组各种会议; k)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 4.2.3 班组管理体制 a)对于规模较小,工作任务较简单的班组,宜设立“一长三员”制,即班长、质量员、安全员、生活管理员,并规定其职责; b)对于规模较大,工作任务较复杂的班组,宜设立“一长五员”制,即班长、质量员、安全员、核算员、宣传员、生活管理员,并规定其职责。 4.3 班组评价 4.3.1 组织应考虑并确定班组管理的关键因素,制定评价方法,定期对班组绩效进行评价; 4.3.2 班组评价应考虑并确定以下关键因素: a) 班组核心业务及指标; b) 班组管理制度; c) 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d)创新与技能提升; e)班组民主管理。 f)其他如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等因素。 注:班组应积极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并积极推动群众性管理活动的开展,包括但不局限于QC小组、看板管理、防错管理、目标管理、标杆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信息化管理、TPM管理等。 4.3.3 组织应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班组追求卓越绩效。 注:激励机制可包括班组评级、班组命名、班组评星等形式,并给与适当的奖励。 4.4 社会责任 4.4.1 班组应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作用。 4.4.2 班组应对其工作及产品对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卫生等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4.4.3 班组应确保其员工认真履行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发挥模范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5.班组文化管理 5.1 班组应结合业务特点,依据组织文化内涵,确定班组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理念,包括但不局限于质量理念、安全理念、创新理念等,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2 班组应以组织文化为核心,将价值追求和工作理念与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卓越班组建设。 5.3 班组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员工队伍。 5.4 班组应完善激励机制,将组织文化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名员工,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崇尚学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方面树立典范。 5.5 班组应建立班组文化专栏、看板、学习园地等,通过各种形式弘扬组织文化,营造文化氛围,使之成为每一名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 6.班组资源管理 6.1 总则 组织应为班组实现团队建设指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人力、经费、信息和知识、技术、基础设施及相关方关系等。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组织应根据班组特点,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和成长路径,促进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满意程度,培育工匠精神。 6.2.2 班组工作系统管理 6.2.2.1组织应明确班组长培养、选拔机制和程序,充分授权后使其有效开展班组管理工作;  6.2.2.2 班组应明确职责、方法,以实现: a) 应对目标挑战、满足工作计划; b) 对任务变化做出快速灵活反应; c) 促进班组内部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d) 促进员工创新和技能提升; e) 促进建立新型的师徒关系; f) 促进班组在组织文化指导下积极培育特有的班组精神; g)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等。 6.2.3 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组织应建立程序,识别确定员工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需求,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员工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提升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 6.2.4 员工权益与满意程度 组织应: a) 不断改善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条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监控体系,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对工作场所的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做好应急响应; b) 建立员工信息反馈渠道,积极听取和分析员工的合理要求,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 c) 建立员工满意度测评办法,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测评,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6.3 信息和知识资源 组织应为班组提供与工作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为完成工作任务、改进技能所需的知识资源,建立共享平台,促进班组不断提升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  6.4 创新资源  组织应建立全员创新管理机制,对员工创新成果(包括操作方法、技术诀窍、小改小革等)进行评估,并进行固化提升,形成组织知识,为创立员工技能优势提供支持。 6.5设施     班组应合理使用、维护、保养并提升改进设施性能和功能,包括:     a) 对设施实施定检定修,以保证其性能和功能的完好性、稳定性和精确性; b) 积极推行现代设备管理方法,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c)对使用的设备设施提出改进意见并配合相关部门实施改进,不断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 6.6 相关方关系 应建立并保持与班组工作相适应的相关方关系,推动和促进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班组绩效。 7.班组运行管理 7.1 目标和计划 7.1.1 班组应根据组织下达的任务和计划,确定各项专业目标,包括生产、质量、安全、设备、成本等,目标应可测量、可评价。 7.1.2 班组应对目标进行监视和测量,并进行必要的统计。 7.1.3 班组应根据目标制定进度计划,定期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7.2.班组制度管理 7.2.1 总则  制度是班组管理的基础,班组应在组织确定的安全、技术、设备三大规程基础上,建立完善包括但不局限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民主管理、创新管理等制度。 7.2.2 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生产准备、劳动定额、交接班、在制品管理、文明生产等内容; 7.2.3 质量管理制度应以实施标准化作业为主线包括“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三检”(自检、互检、专检),“三不放过”(不合格品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没有纠正预防措施不放过)等内容; 7.2.4 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劳动保护、岗位联保、作业确认、安全教育、“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指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交接班等,并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7.2.5 民主管理制度应包括:班组生活会、合理化建议、分配管理等; 7.2.6 创新管理制度应包括: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六西格玛、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技能提升等; 7.2.7班组管理制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制定,可进行适当合并或拆解,以可操作、可评价为原则。 7.3 顾客 7.3.1组织应将内、外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要求,通过工艺、规程、标准等形式传递到班组,班组据此分析确定影响客户满意的关键因素实施控制。 7.3.2 班组应采取适宜的措施和方法,将关键因素控制融入到过程管理,不断追求内外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7.3.3 班组应采取适宜方法,认真分析内外顾客反馈、投诉和异议的原因,并实施必要的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7.4 过程管理 7,4.1 过程要求 组织应明确班组的关键过程要求和支持性过程要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标准、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建立关键绩效指标,并确保可测量、可评价。  过程受控条件包括: a) 获取经过定期评审,并被确认为适用的标准、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b) 获取过程及其结果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程序和方法,包括来自于内外顾客的接受准则和要求; c) 针对关键绩效指标及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来控制和管理关键过程,使之稳定并具备足够的过程能力; d) 识别过程紧急状态或其他异常状态,规定适宜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审; e) 确定对过程和过程结果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7.4.2 过程控制 7.4.2.1 风险控制 班组应对关键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并制定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预案),以防止可能产生的质量、安全、设备、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不合格。 7.4.2.2 运行控制 班组应: a)召开班前会,安排布置当班工作任务及要求,保证优质、安全、低耗、高效完成当班任务; b)严格坚持“三按制”(即按图纸、按工艺、按规程),确保做到操作标准化、过程标准化、产品标准化; c)严格坚持“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确保做到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努力实现零缺陷。 d)针对事故确保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落实不放过、没有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防止重复或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e)严格执行质量、生产、设备、成本、安全、环保等管理制度。 f)定期召开总结会或班组生活会,对班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8.班组创新管理 8.1 测量、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规定程序和方法,用以测量、分析和评价班组的绩效,包括: a) 有效运用相关数据和信息监测班组的日常运作绩效,对班组实施绩效测量; b) 对班组综合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c) 有效应用关键的对比数据和信息,为班组识别改进创新机会提供可靠指导。 8.2 改进和创新 8.2.1 组织应建立改进创新机制,以鼓励员工实施改进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员工技能提升提供支持。 8.2.2 组织应确定程序和方法,及时对改进创新成果进行评审,予以奖励。 8.2.3 改进和创新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 a)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b) 合理化建议; c) 小改小革; d) 技术攻关; e) 劳动竞赛; f) 卓越班组创建等。 组织应开展适宜的培训,指导员工掌握应用科学的改进创新方法实施改进创新活动。 8.2.4 组织应定期组织成果交流和发布,促进成果共享,并纳入组织知识进行管理。 9 结果 9.1 总则 本条款用于评价班组主要管理绩效,包括关键指标、文化建设、顾客满意、过程效率、创新成果、技能提升等方面的绩效。绩效水平应与标杆相比较并进行评价。 9.2 过程结果 9.2.1 班组主要生产关键绩效指标; 9.2.2 班组主要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9.2.3 班组主要成本关键绩效指标; 9.2.4 班组主要安全关键绩效指标。 9.2.5 班组其他关键绩效指标。 9.3 文化建设结果 9.3.1 班组工作理念的适宜性和先进性; 9.3.2 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9.3.3 员工学习成果; 9.3.4 员工技能提升率等。 9.4 顾客满意结果 顾客满意结果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内外部质量异议; b) 内外部质量异议历史对比; c)相互协作; d)工作效率; f) 顾客满意度评价结果等。 9.5 资源结果 9.5.1 班组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果,包括员工学习和培训、员工发展、员工权益、员工士气和员工满意程度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和趋势。 9.5.2 班组在信息和知识、技术、基础设施等资源方面的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和趋势。 9.6 标准化建设结果 9.6.1 新增标准化作业文件; 9.6.2 新增标准化管理制度; 9.6.3 班组在实施标准化作业方面的一致性水平和趋势。 9.7  改进创新结果 9.7.1 班组改进创新成果数量和等级; 9.7.2 员工技能水平提升; 9.7.3 员工参与率。 9.8 其他方面结果 包括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效果。

T/HBZLWH 001-2021相似标准


T/HBZLWH 001-2021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