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THXM 002-2022
玉米(成玉668)高产栽培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Maize (Chengyu 668)


标准号
T/GTHXM 002-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GTHXM 002-2022
 
 
适用范围
4  栽培技术 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技术,仍采用常规农耕农艺技术。  4.1播前准备 4.1.1整地 小麦秸秆粉碎要细、短,抛撒均匀,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4.1.2种子选择  种子要从正规种子经营部门选购符合GB4404.1-2008标准的纯正成玉668种子。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原种纯度在99.8%,杂交种纯度在98%以上。 4.1.3二次包衣 可进行种子二次包衣,?预防地下害虫、灰飞虱、粗缩病等早期病虫害。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剂10g拌种8~10斤,或20%噻虫胺悬浮剂7~10mL/斤种子,或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剂30mL拌种15斤。如种子包装上原种子包衣剂中已使用过上述药剂,不可重复使用。 4.2播种  4.2.1播种期和播种量 适宜播期为6月5日~25日,适宜密度为4500株/亩左右。 4.2.2播种方式 采用铁茬播种的方式进行,提倡机械精量播种。精量播种单粒率不低于90%,机械破碎率不超过0.5%,空穴率低于1%,精量播种株距要均匀,不能大小不一致;籽粒破损率不能太高;播种、覆土深浅一致。每早播1d,千粒重平均提高1.22~1.75g,每早播1d,亩产提高3.3~17.3kg。平均每晚收1d,千粒重提高2.2~5.66g,平均每晚收1d,亩产提高4.92~10.07kg。 4.2.3土壤墒情 为保证出苗良好,播种的适宜土壤墒情是耕层(0~20cm)土壤持水量达到60%~70%,墒情不足的播后要浇好“蒙头水”。为抢时间,秸秆还田、播种、浇水要一气呵成,不能拖延。 4.2.4种肥同播 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施肥技术,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 3~5 cm,施肥深度 10~15 cm,种肥间距应>4 cm。选用聚合物包膜缓释肥料,N、P2O5、K2O 比例为 1∶0.25∶0.32,即 N 13~16 kg/亩、P2O5 3~4 kg/亩、K2O 4~5 kg/亩。 5  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是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务。 5.1.1化学除草  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喷洒均匀,药量准确。 5.1.2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时要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补苗应选苗龄在3叶以前的幼苗。 5.1.3虫害防治 此期主要虫害是二点委夜蛾,在玉米苗2叶期前,二点委夜蛾幼虫可将叶片咬成小的空洞、或将叶尖或小苗茎基部咬断。 5.2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壮秆促穗、争取穗大粒多是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5.2.1追肥 第一次在拔节前后施入,称作攻秆肥,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称作攻穗肥。 5.2.2浇水 大喇叭口期为雌穗小花分化期,对水分比较敏感。此期结合追肥(追施尿素)并浇水,可促使气生根大量发生,增强叶片光合强度,促进养分向雌穗的运输和分配,缩短雌、雄穗抽出间隔,利于授粉受精,减少秃尖,促穗大粒多。 5.2.3防治病虫害 此期主要病害有小斑病、褐斑病、黑粉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 5.3花粒期管理 玉米从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此期的主要任务是保根、保叶、防早衰,促进子粒干物质积累,延长灌浆时间,防止子粒败育,增加粒数和粒重。 5.3.1浇施灌浆水 花粒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40~50%,秋旱的情况下,及时浇施灌浆水。但如果此期雨水过多,要注意排涝,防止早衰降低粒重情况的发生。 5.3.2病虫害防治 此期主要病害有顶腐病、南方锈病等,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玉米螟、穗蚜等。 6  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控 6.1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6.1.1二点委夜蛾 ①农业防治 播前浅旋耕1~2次,破坏秸秆覆盖环境;采用播种沟旋耕播种,破坏播种行内秸秆覆盖生态;在浇蒙头水后,清理播种沟内残存秸秆和麦糠,均能明显减轻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 ②化学防治 苗后喷雾:在玉米6叶期前,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毒饵诱杀: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mL、50%辛硫磷乳油150mL、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mL+80%敌敌畏乳油200mL+4斤碎青菜叶(或杂草)+10斤炒香的麦麸,兑水到可握成团,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  撒毒土: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1:100(药:土或细沙土)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 6.1.2蚜虫 玉米大喇叭口期,在喷施玉米抗倒伏药剂时加入防治蚜虫的药剂,可用35%、40%、60%吡虫啉225~300 g/hm2,或10%、20%啶虫脒300 g/hm2,或20%氯虫噻虫嗪150 g/hm2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 6.1.3玉米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 350~500 g 拌细土 5~6 kg,撒于玉米心叶,或每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4~8 g 均匀喷雾。 6.1.4 桃蛀螟 药剂可选用25%灭幼脲1500~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60mL均匀喷雾。 6.1.5粘虫 可选用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15mL/亩,兑水30kg或20%虫酰肼乳油1000~2500倍液均匀喷雾。 6.1.6地下害虫(蝼蛄和蛴螬) 撒毒饵:先将饵料(秕谷、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 5kg炒香,而后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kg拌匀,适量加水,拌潮为度,每亩施用1.5~2.5(kg),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施撒效果最佳。也可用40%乐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拌制饵料。 6.2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 6.2.1大斑病 俗称走马干,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抽雄前喷1~2次,每10d喷一次。 6.2.2顶腐病 真菌性顶腐病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加“蓝色晶典”多元微肥营养调节剂600倍液(每桶水25g)或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50g,均匀喷雾。细菌性顶腐病可加入农用链霉素进行统一防治。 6.2.3南方锈病 结合防治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发病初期,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50g,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g,或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30mL,或亩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 35 mL均匀喷雾。 6.2.4褐斑病 选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份剂1000 倍液进行喷雾,尤其是雌穗以上的叶片都要喷到,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添加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6.2.5弯孢菌叶斑病 防治指标为田间发病率达10%,用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或50%多菌灵500倍液均匀喷雾。 6.2.6黑粉病 一旦出现黑粉瘤,在瘤膜破裂之前彻底割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集中销毁。药剂防治可选用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0.4%。玉米穗期,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等均匀喷雾。 6.3杂草防治 主要杂草有:牛筋草、马唐、稗草、香附子等。苗前喷施封闭性除草剂混合菊酯类杀虫剂全田喷洒可达到除草、防治飞虱、叶蝉、二点委夜蛾成虫等部分害虫的效果。播前杂草发生地块,选择茎叶处理剂草胺膦等进行化学除草;未喷施苗前除草剂的地块,在玉米3~5叶期,亩用4%烟嘧磺隆油悬浮剂80mL+有机硅10mL,或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70g+激健助剂15g,对水30kg,行间定向茎叶喷雾,勿重喷和漏喷。使用烟嘧磺隆前后7d内不可使用有机磷类农药,以避免药害。 6.4“一控双提”技术 6.4.1防控对象:玉米螟、桃蛀螟、蚜虫、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 6.4.2实施时期:玉米灌浆初期。 6.4.3防治方法:亩用5.7%甲维盐10mL+32.5%苯醚·嘧菌酯20mL+磷酸二氢钾50g等混合喷施。杀虫剂也可选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杀菌剂也可选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也可选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 6.4.4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高地隙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 6.4.5注意事项  ①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大型自走式机械亩用药液30~45mL,植保无人机亩用药液不少于1.5kg;  ②采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控的,作业时间也适当提前;  ③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降雨前两小时内防治的,雨晴后要及时补防;   ④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施药,避免作物出现药害和施药人员中毒。 7  适时收获 玉米进入完熟期,子粒变硬,表面呈现出鲜明的光泽,指甲不易掐破,子粒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包叶枯干发白,手摸感到十分松软,中上部叶片虽绿,但子粒已成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

T/GTHXM 002-2022相似标准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