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seismic satellite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items

DBT67-2017, DB67-2017


DB/T 67-2017 中,可能用到以下仪器设备

 

das·nano太赫兹时域光谱仪ONYX

das·nano太赫兹时域光谱仪ONYX

铂瑞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DB/T 67-2017

标准号
DB/T 67-2017
别名
DBT67-2017
DB67-2017
发布
2017年
发布单位
行业标准-地震
当前最新
DB/T 67-2017
 
 

DB/T 67-2017相似标准


推荐

地震信息化的三大技术 四大方向

未来15年地震科技四任务 在地震观测能力方面,合理规划和完善全球、国家、区域和地方四级地震监测台网;在地震重点监视区适当加密观测;加强地震、强震、形变、电磁和流体的流动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地震观测的时空分辨率。对已有空间地技术进行整合、精化拓展。...

【虹润冠名】防灾减灾日:仪器仪表守护美好家园

2018年,我国首颗观测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张衡一号”搭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电场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仪等科学探测仪器,对研究地震机理空间电磁扰动的耦合关系,研究和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规律,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防灾减灾: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挑大梁

“我们发现,高达80%的6级以上地震在发生前半个月有明显前兆信号,较多出现在震前一周左右。通常卫星探测到的前兆信号不会出现在震中的正上方,往往偏离震中几百公里。”申旭辉介绍道。 卫星监测突破了传统地震科学研究的限制,电磁波可以从地下到太空跨圈层传播。统计数据表明,空间电磁扰动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科学家通过卫星可以将电磁观测范围拓宽至全球尺度。...

汶川大地震13周年 | 地震监测仪器仪表守护人们生命安全

如由国内著名气体传感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导王维熙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高灵敏度氢气地震预测仪”,氢灵敏度达千亿分之一;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可以捕捉“地声”和“电磁扰动”等地震前兆信息,进而预测地震;我国首颗观测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搭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电场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仪等科学探测仪器...


DB/T 67-2017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