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B 34.101.77-2020
信息技术和安全 基于海绵的密码算法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Sponge-based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STB 34.101.77-2020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STB 34.101.77-2020
发布
2020年
发布单位
BELST
当前最新
STB 34.101.77-2020
 
 

STB 34.101.77-2020相似标准


推荐

我国抗量子密码算法有望四年后开始标准化

基于量子物理原理,单光子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也无法被精确测量,在理论上能够保证,一旦有人窃听就能发现密钥“被盗”。  但实现量子密钥分发,需要建立专门量子通信网络,投入不菲,不可能用它来替换现有互联网。所以,未来量子密钥分发将抗量子密码算法一道,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前者可以用于金融等高安全领域,后者可提供商业性加密、个人认证服务。  ...

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密码系统 构造方法获国家发明ZL

DNA密码系统所传递DNA分子只能依赖物理运输方式传送,不能通过电线、光纤无线信道传输,因而不能用于实时通信,只能用于在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密码学应用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密码系统构造方法。...

潘建伟等团队完成量子密钥分发与后量子算法实现融合

随着谷歌“悬铃木”中国“九章”都先后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量子计算可以有效地解决大数因子分解大数据搜索等问题,从而对经典密码算法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抵御量子计算威胁、实现信息安全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量子密码,如具有信息安全量子密钥分发(QKD);二是后量子密码(PQC),如格密码。目前已知量子计算算法尚无法有效破解。  ...

专访宗传明:数学奠定“后量子密码基础

1994年,当代著名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彼得·肖尔(Peter Shor)首次提出了大整数分解多项式时间量子算法,并应用于密码学。他工作表明,在量子计算时代,基于大整数分解离散对数问题公钥密码体系将被攻破。随着量子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多项广泛应用密码体系在量子计算环境下被攻破,各国科学家快速意识到了量子计算机可能给信息安全带来危机。...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