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CACA 002-2021
饲用小黑麦同短季棉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Triticale for Feed and Short-season Cotton in Rotation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WCACA 002-2021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T/WCACA 002-2021
发布
2021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WCACA 002-2021
 
 
适用范围
3 品种选择 3.1 一年生禾本科黑麦 以收获植株营养体为主,是适于饲喂牛羊的优质饲用作物。宜选用适口性好、优质、高产、抗寒、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中的要求。 3.2 短季棉品种 要求生育期≦110天,早熟性好,株型较紧凑、果枝较短、赘芽少、结铃集中、适宜机采、品质好、抗逆性强,目前有审定品种鲁棉532、鲁棉551、鲁54、鲁棉241、中棉425等,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标准。 4 饲用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以下涉及农机作业环节均应符合本规程2.2农机安全操作规程。 4.1  整地   4.1.1 整地时间 10月中上旬,最晚不宜超过11月上旬。 4.1.2  精平  种植地块一定要精细整平,考虑到山东省土地流转实际情况,结合小黑麦的规模化种植及大型机械应用等因素,建议播前使用激光平地机实施精平作业。土地平整后具体标准为垂直于播种方向,在5米宽内高低差小于2厘米。 4.1.3 深耕  待播地块进行深耕处理,打破传统耕种的犁底层,深度≧25cm,要求耕到头、耕到边、耕到角。 4.1.4 碎土  需运用碎土机械如圆盘耙或驱动耙将地块整碎整细,达到每平方米范围内直径5厘米的土块不超过3个。 4.1.5 造墒  10月30日之前为宜,在备播地块灌足水分,待5~10天后表面土壤干燥、松软,达到机械备播状态。 4.2 播种 4.2.1 播种时间 10月中旬,最晚不能超过11月上旬。 4.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4.2.3 合理施肥 每亩总施肥量:纯氮(N)12—14—16kg,磷(P2O5)5.0—6.2—7.5kg,钾(K2O)5.0—6.2—7.5kg,硫酸锌1.5—1.5—2.0kg,提倡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氮肥,建议采用测土配方肥料,如鲁北地区宜施氮(N)28-磷(P2O5)6-钾(K)6或氮(N)29-磷(P2O5)5-钾(K)6,施肥量15公斤;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本规程中2.9标准规定,有机肥质量符合本规程中2.10标准规定。 4.2.4 播种量:每亩基本苗保持在40万株左右为宜;按照普通小黑麦种子千粒重30克折算,亩播量应以8公斤为宜。 4.2.5 播种方式 用小麦精播机或宽幅精播机播种,行距≦30cm,播种深度3~5cm。播种机匀速行走,每小时5km,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2.6 播后镇压 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播种时随种随压;未带镇压装置的要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播种后镇压才能保证正常出苗及根系正常生长,同时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 4.3 苗后管理 4.3.1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对有缺苗断垄的地块,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开沟补种。 4.3.2划锄镇压 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划锄,破除板结,有利于增温保墒。 4.3.3 防除杂草  应于当年麦苗分蘖后(一般11月底之前)或来年麦苗起身期之前,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防除麦田杂草,按照本规程中2.6、2.7标准规定执行。 4.3.4 防治病虫害  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是春季小黑麦常发生的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施甲基托布津、吡虫啉、扫满净防治,按照本规程2.6和2.7的标准规定执行。 4.4 收获  饲用小黑麦收获地表3厘米以上植株营养体,收获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干草调制跟青贮制作两种。其中干草调制分为刈割、摊晒、搂草、打捆四道工序;青贮制作本规程中仅关联刈割工序,此外不另行表述。 4.4.1 刈割 刈割是用割草机将地表生长的麦草植株割到在地。 4.4.1.1 时间及注意事项 一般5月中上旬左右刈割,尽量使用压扁割草机作业。应提前认真收集天气信息,及时掌握短期和中长期天气预报,分析预测当地天气情况,并综合考虑黑麦干草产量、质量和对应机具作业能力,确定割草时间。一般连续有3~5天的晴天即可。 4.4.1.2 割草机的安全使用要求及方法 参照JB/T 8836-2004和JB 8520-1997进行。 4.4.2 摊晒  摊晒是将刈割后的新鲜麦草用摊晒机均匀的铺散在地表。 4.4.2.1 刈割后,当草条过厚时,应及时进行摊晒作业,松散草条,以利于干燥。  4.4.2.2 为方便后续搂草工序作业,宜采用梭形法或环形法进行摊晒作业。作      业过程中随时观察作业质量,尽量将草摊薄、均匀散开、厚度一致。 4.4.2.3 摊晒机和搂草机的安全使用方法参照GB10395.21进行。 4.4.3 搂草  搂草是利用搂草机将摊晒好的松散麦草搂成草条。 4.4.3.1 搂草前,利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干草含水量,或根据形态特征感官判断干草含水量,搂草时干草含水量一般不低于40%~50%。 4.4.3.2 搂草次数一般为1~2次,如果草条较厚且上下干燥不均匀,则在含水量为35%~40%时进行第2次搂草,使用搂草机将两行草条并为一垄继续晾晒, 以便于捡拾打捆。 4.4.3.3 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搂草作业,宜采用环形路线连续作业,行走路线避免转急弯,为后续机械打捆顺畅打好基础。 4.4.4 打捆 打捆就是将搂成草条的燕麦草用打捆机压缩成中高密度的草捆成品,分为 方捆跟圆捆。 4.4.4.1  打捆前,利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干草含水量,小草捆(20kg左右)的打捆含水量一般为≦15%,大草捆(200kg左右)的打捆含水量一般为≦13%。 4..4.4.2  尽量选择在夜间或清晨采用环形法进行打捆作业,尽量减少叶片的掉落和破碎。 4..4.4.3  打捆机的前进方向应与草条一致,严禁走急弯,以保障链接传动零部件正常使用。草捆松紧度要适宜,两边切割整齐,成捆体积一致,使用专用打捆绳。 4..4.4.4  打捆过程中,可选择测定粗灰分含量,以便及时调整打捆机捡拾器高度,既保证能将草条全部捡拾起来,又不能将土壤或杂质打到草捆中。 粗灰分含量按照GB/T 6438测定,也可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定法。 4.4.4.5  打捆机的安全使用方法及标准参照GB 10395.20及GB/T20789-2006进行。 5 短季棉栽培技术规程 5.1 短季棉播种 5.1.1 播种时期  适宜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以5月20号前后为最佳播期。燕麦收获离地后抢墒播种,最晚不要晚于6月5日。 5.1.2 种子准备  为实现管理标准化、统一化、安全化,宜选用正规包装好的包衣商品种子。 5.1.3 播种方式  运用穴播机或条播机接茬无膜直播,墒情不好可播后直接灌水,在黑麦根茬作用下土地板结程度较差,顶苗现象很少。播深2-3厘米,为对接机械采摘,行距宜采用76厘米,强烈建议使用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保障农机作业时往复等行对接。播后选用43%拉索乳油每亩200~300毫升兑水50千克后均匀喷雾,或每亩用50%乙草胺120~150毫升兑水30~45千克喷施,防治杂草。 5.1.4 播种量  每亩用种量2~3千克,地力较差田块,需适当密植,适宜密度为每亩6000~8000株。 5.1.5 底肥  每亩铺施底肥15-20公斤氮(N)15-磷(P)15-钾(K)15复合肥或二铵,有条件的地方推荐使用测土配方底肥。 5.2 短季棉管理  5.2.1 苗期管理 5.2.1.1 查苗 播种后及时查苗,严重缺苗断垄棉田及时催芽补种。 5.2.1.2 间苗、定苗  播种时如用条播机则出苗不很精准,需间苗定苗,应遵循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原则。 5.2.1.3 中耕  运用中耕铲进行中耕,中耕铲间隔76厘米,铲尖调至棉行中心位置。作业时由浅至深,耕深由3~4厘米逐渐加深为6~9厘米,一般苗期中耕2~3次。 5.2.2 蕾期、花铃期管理 5.2.2.1 简化整枝  短季棉蕾期、花铃期宜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结合药物化控技术尽量节约人工成本。 5.2.2.2 打顶尖  短季棉讲时效,7月中下旬开始打顶尖,最晚不宜超过7月底。 5.2.2.3 缩节胺调控  全生育期使用缩节胺的时期和用量可根据地力肥薄、降雨大小、品种不同、苗情长势酌情调节。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铃期平均每亩喷施2克,打顶尖后5-10天之内一次性喷施3-5克封顶,防止次生枝疯长。 喷施药械推荐使用喷杆式喷雾机,药效精准均匀。 5.2.2.4 追肥  选择初花期至盛花期之间每亩追施氮肥10-15公斤,结合中耕时深施于地下。 5.3 病虫害防治 短季棉主要虫害为棉铃虫、棉蚜、棉蓟马等 5.3.1 棉铃虫  二、三代棉铃虫对短季棉危害较重。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溴氰虫酰胺、氟铃脲、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防治。卵盛期到卵孵化盛期是防治关键期,且注意交替混合用药1~2次。 5.3.2 甜菜夜蛾  1~2龄幼虫盛期进行防治,施药时间宜在上午8时前或下午5时后进行,选用甲维盐等药物喷雾防治。 5.3.3 棉蚜  卷叶株率10%~15%或单株有蚜虫30头时防治棉蚜,可用噻虫嗪、啶虫脒、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喷药以叶片背面为主,隔3~4天再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5.3.4 红蜘蛛  红叶率20%时防治红蜘蛛,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螺螨酯、哒螨灵等药剂。 5.3.5 盲蝽蟓  花期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棉盲蝽成、若虫1~2头或被害株率达到3%时防治,可用噻虫嗪、啶虫脒、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药剂,上午九时以前或下午五时以后用药,叶子的正面和背面都喷到。 短季棉主要病害为枯萎病、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 5.3.6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可连喷2~3次能杜绝病害的侵染。适当增施钾肥和喷施叶面肥,促早发、壮长,增加抗逆性; 5.4 摘花收获 摘花方式可分为人工采摘跟机械采摘两种模式。 5.4.1 人工采摘  9月份棉花吐絮后开始摘花,采摘时注意防止混入“三丝”,尽量避开晨夕“露珠棉”、“雨雾棉”,保证棉花质量。 5.4.2 机械采摘  对果枝较短、株型紧凑且运用机采模式(76厘米等行距种植)的植株可采用采棉机进行采摘。喷施脱落叶剂后,根据开花情况一般分别于10月中旬、11月中上旬进行集中采摘,采摘时应遵循相关棉花机采技术规程。 5.5 拔棉秆 本规程种植模式需着急腾茬播种,棉花采摘结束,棉秆应立即机械还田并喷施腐熟剂或运用机械拔出棉杆,整地后压茬种植小黑麦。

T/WCACA 002-2021相似标准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