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9337:2023
纳米技术.评估固有纳米物体毒性的体外测定用纳米物体工作悬浮液的特性

Nanotechnologies — Characteristics of working suspensions of nano-objects for in vitro assays to evaluate inherent nano-object toxicity


标准号
ISO 19337:2023
发布
2023年
发布单位
国际标准化组织
当前最新
ISO 19337:2023
 
 
引用标准
ISO/TS 80004-2
适用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在进行体外测定以评估纳米物体固有毒性时要考虑的纳米物体工作悬浮液的特征。 此外,该文件还确定了这些特性的适用测量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纳米物体及其大于 100 nm 的聚集体和团聚体。 本文件旨在帮助澄清观察到的毒性效应是来自测试的纳米物体本身还是来自不受控制的来源。

推荐

《科学通报》评述: 纳米材料毒性根源

纳米材料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对其与生物体作用和毒性有着决定性影响, 这些性质包括尺寸、形状、表面电荷、化学组成、表面修饰、金属杂质、团聚与分散性、降解性能以及蛋白冠形成等。纳米材料“合成特性”决定其“生物特性”,包括蛋白冠组成和结构、纳米材料团聚与分散性等(图1)。因此, 通过合理合成设计, 能够调控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降低甚至消除毒性作用。   ...

研究发现纳米银植物毒性并非只是由释放银离子引起

在这项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类型纳米银、银离子与微米银对多花黑麦草生物效应比较研究,以及银离子结合剂L-半胱氨酸对纳米银与银离子生物效应影响,结合纳米银在植株中含量、形态与定位,阐明了纳米银可以进入植物体,其在植株中最后是以氧化态形式存在;纳米银可以浓度依赖地引起植物生长受阻,细胞结构受损;纳米银释放出少量自由银离子(小于3%)不足以引起其植物毒性纳米毒性是由纳米银本身固有特性引起...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分布与代谢过程以及纳米特性与体内毒性相关性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揭示肺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颗粒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工作对于评估吸入纳米颗粒毒性以及设计呼吸给药载体具有重要意义。”胡国庆表示。...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