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ZFARMPRODUCE 2-2020
南漳黑木耳

Nanzhang black fungus


标准号
T/NZFARMPRODUCE 2-2020
发布
2020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NZFARMPRODUCE 2-2020
 
 
适用范围
A.1 栽培工艺 配料-→装袋-→灭彭→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耳管理-→采收→加工-→贮藏。 A.2 栽培季节 春耳:一月至二月制袋,三月至五月出耳;秋耳:三月至五月制袋,九月至十一月出耳。 A.3 栽培模式 采用高棚架不脱袋割口吊袋出耳方式生产优质黑木耳。 A.4 品种选择和菌种生产 品种选择向阳2号和三科黑贝,菌种按照NY/T 528进行生产。 A.5 原料及配方 选择栎、桦等阔叶对的木屑。木屑颗粒直径在5mm以下,新鲜,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无油污。 配方:阔叶树木屑60%、玉米芯20%、麦麸18%、石膏1%、石灰1%,含水量约60%,pH值7.0左右。 A.6 装袋灭菌 A.6.1 装袋 按照配方精确称料,先将麦麸和石膏(石灰)拌匀,将糖加水溶解,再加人木屑中充分拌匀。 选用15cm×30cm×0.004cm或17cm×33cm×0.004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折角塑料袋。装料高度为袋长的3/5,每袋装湿料0.7kg或1.1kg。套上颈圈,塞人棉塞或用无棉盖体封口。 A.6.2 灭菌 高压灭菌:气压0.14MPa,灭菌2 h~3h;常压灭菌:当料袋内温度达到100℃后,千袋以下保持6h~8h,千袋以上保持10h~12h。灭菌后的料袋搬人消过毒的培养室,袋温降至32℃时,抢温接种。 A.7 接种培养 采用袋口单点接种。接种后将菌袋立式摆放在培养架上。春裁的保持室温28℃~30℃ ,秋栽的25℃~27℃,3d后检查发菌情况,及时补种并处理污染袋。之后控制室温在22℃~2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60%~70% ,避光,每天通风换气两次,各30min,30d~50d菌丝满袋。 A.8 选场建棚 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场地平整,四周无污染源的地方建拱形出菇棚。棚架脊高180cm,两边高160cm,宽270cm,中间留70cm走道,共设5层,层间距30cm,每2m长为1档。棚顶上方100cm处搭建一层遮荫度为80%~90%的遮阳网。 A.9 划口与排袋 A.9.1 时间选择 春季日均温回升到8℃以上,秋季日均温降至18℃以下时,将发满菌的菌袋去掉棉塞和颈圈,用绳扎紧袋口,运到出耳场。 A.9.2 菌袋处理 将茵袋蘸5%的石灰水或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划口出耳。从距袋底2cm处向上用消过毒的刀片划“1”形口,长2cm,深度0.2cm~0.3cm,每袋划9个~12个口,“品”字形排列。将划好口的菌袋用扎口绳竖直绑吊于棚架杆上,袋距20cm,每档可吊400袋。 A.10 出耳期管理 出耳期的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358规定。 吊袋后要喷一次重水 ,将菌袋地面淋湿,每天于早晚喷水1次~2次,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散射光照,温度控制在22℃~24℃,持续5d~7d便可形成黑褐色黄豆大小的原基。拉大干湿差,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95% ,间隔喷水和停水,形成于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5℃~23℃。耳片边沿要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而不收边,不能向耳片直接喷水,并保持空气流通。 A.11 病虫害 防治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不允许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使用农药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A.12 采收与加工 采收前1d停止喷水。采大留小,用刀片齐耳基处割下,注意保护原基和幼耳。 采摘后应及时晾晒或用烘干机烘干。干后进行分级,装人符合GB 9687标准的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放于干燥、凉爽、洁净处保存。

T/NZFARMPRODUCE 2-2020相似标准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