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 EN ISO 11979-7 E:2017-03
眼科植入物 人工晶状体 第7部分:用于矫正无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草案)

Ophthalmic Implants Intraocular Lenses Part 7: Clinical Studies of Intraocular Lenses for the Correction of Aphakia (Draft)

2018-08

标准号
DIN EN ISO 11979-7 E:2017-03
发布
1970年
发布单位
/
替代标准
DIN EN ISO 11979-7:2018
当前最新
DIN EN ISO 11979-7:2023-04
 
 

DIN EN ISO 11979-7 E:2017-03相似标准


推荐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新理念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角膜散光较大患者,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有效矫正散光,提高患者裸视力,提高视觉质量。    3. 增加焦深:传统的人工晶状体只具有一个焦点,且焦点位置固定不变。这使得患者术后仍需眼镜以满足不同距离要求。较大焦深可使人工晶体将远、中、近不同物体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使患者获得良好地远、中、近视力。...

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 首款可术后调整晶状体获批

研究安全参数基于与人工晶状体安全性和性能终点(ISO 11979-7比较,结果显示在六个月后术后访问中,100%研究眼睛具有20/40或更好最佳矫正视力 。  ...

【材料】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纳米修饰人工晶体

同时,纳米人工晶状体具备区域光热效果,可以有效杀伤区域内上皮细胞,杀伤率高达99%。该纳米人工晶状体可以用于后发性白内障防治,在兔子后发性白内障模型实验中,采用纳米人工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显著降低,由商业化人工晶体实验组100%降低到30%左右。...

科学家重新界定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生命周期中作用

在婴幼儿,可以改进白内障摘除时前、后撕囊口大小,促进晶状体周边部Soemmerring 环形成,利于II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或者通过晶状体超微创手术,移除混浊晶状体内容物而保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可原位再生出有屈光力透明晶状体,改善婴幼儿白内障预后。  据介绍,实现人类晶状体终身透明是白内障防治终极目标,研究和利用晶状体上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