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32-2022
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 for the Whole Process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Acid Mine Pollution

2023-03

标准号
T/CI 032-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替代标准
T/CI 032-2023
当前最新
T/CI 032-2023
 
 
适用范围
 4 总则 4.1 基本原则 4.1.1 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实施应根据矿山的污染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切实保障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4.1.2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抑制工业固废产生为前提,体现全过程环境管理产生源控制优先原则。 4.1.3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坚持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生态修复的全面管控。 4.1.4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投资效益和综合治理效果。 4.1.5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坚持工程与环境风险可控原则,严格地质勘察质量与地灾风险评估。 4.1.6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具备可靠的基础资料,调查与勘测成果(含收集的成果资料)应满足相关技术质量要求。  5 矿山酸性废水源头控制技术 针对工业固废堆场酸性水的产生,应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源头控制技术。根据具体污染场地,可选择原位中和控制技术、覆盖处理技术、杀菌剂控制技术、钝化处理技术、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及技术组合对产生矿山酸性废水的固体废物进行控制。 5.1 原位中和控制技术  原位中和控制技术是利用原位注入石灰浆的方式,中和尾矿场地内遗留的酸性尾矿废渣,抑制尾矿氧化酸化。 5.1.1基本原则 5.1.1.1一般要求:原位中和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承担。 5.1.1.2中和后尾矿渗滤液pH宜为6~9。 5.1.1.3技术参数: (1)尾矿基本参数测定。包括pH、含水率、比重、容重、孔隙度。 (2)原位中和控制技术参数。石灰需要量、尾矿堆场渗透系数、尾矿堆场厚度。 (3)原位中和控制工程。注浆孔直径、注浆管直径、注浆管侧孔直径、注浆管侧孔开孔率。 5.1.2参数确定 5.1.2.1石灰需要量。采用缓冲法测定石灰需要量。 5.1.2.2注浆孔。根据实际工程规模,注浆孔直径建议在90、110、160、200、250、315、400、500 mm等与PVC管直径相适宜的标准孔径中选取,以利于后期钻孔施工。 5.1.2.3注浆管。注浆直径管应与注浆孔直径相适宜,埋设深度根据工业固废的堆存厚度、渗透系数确定,地上部分高度宜设置为30~60 cm,堆存厚度大、渗透系数小时取小值,堆存厚度小、渗透系数大时取大值;地下埋深高度100~570 cm,堆存厚度大、渗透系数小时取大值,堆存厚度小、渗透系数大时取小值。注浆管侧孔直径设置为1~2 cm,开孔率不低于20%。具体相关参数由现场中试实验确定。 5.1.2.4注浆施工过程按注浆技术规程YS/T 5211执行。 5.1.3中和效果 中和后尾矿渗滤液需符合GB 8978、GB 3838、HJ/T 91相应的限值要求。 5.2 覆盖处理技术  氧气与水通过向下和向内运动进入工业固废内部并反应产生酸性废水,采用物理屏障限制氧气的传输速率,进而有效控制硫化物氧化和污染物的释放速率,达到防止矿山酸性废水产生的目的。 5.2.1基本原则 5.2.1.1覆盖层的形成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施工。 5.2.1.2覆盖层的形成方法及设计参数应符合GB 18599的相关规定。 5.2.2技术类型 5.2.2.1水覆盖处理技术。一般将尾矿沉积在自然水体中,或建造蓄水池。 5.2.2.2干式覆盖处理技术。通常由不同粒径的黏土层组成,较为简单的由一层细颗粒的材料组成,复杂的由含不同土壤特性的几层组成。 5.2.2.3合成覆盖处理技术。合成材料包括聚乙烯、混凝土和沥青等。 5.2.3一般要求 5.2.3.1对于周边有湖泊或河流的工业固废堆场,宜选用水覆盖处理技术。 5.2.3.2水覆盖处理技术一般要求 (1)具有恰当的水平衡以确保任何状态下均具有最低水位 (2)具备长期物理稳定的坝 (3)具有足够稳定排放能力的出口 (4)池塘水足够深,能够防止尾矿因波动作用而产生再悬浮 (5)尾矿可在水中溶解 5.2.3.3干式覆盖处理技术覆层的有效性取决于各覆盖层的含水量,覆盖层的总厚度通常介于0.3~3.0 m,密封覆层的渗透率介于10-7~10-9 m/s。 5.2.3.4合成覆盖处理技术一般要求 (1)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甚至达到防渗黏土的渗透系数要求。 (2)具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 (3)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 (4)构筑材料的潜在污染小 5.2.3.5合成覆盖处理技术覆盖层结构设计 (1)导水层。用于疏导降水的入渗水。 (2)基质层。为植物生长提供介质。 (3)低渗透层。用于与地表间的隔离与防渗,膨润土体积决定该层的防渗效果。渗透系数应≤1×10-8 m/s,单位面积含膨润土量应≥1500 g/m2。

T/CI 032-2022相似标准


推荐

水体汞砷治理有新招

据了解,我国云贵地区由矿山开发化工生产引发的汞砷污染问题甚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2011年,“水体汞、砷污染控制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启动。  在砷污染治理方面,课题组整合形成了集污染控制污染物拦截及水体砷污染治理于一体的,全过程管控、高效安全的水体砷污染治理控制技术体系。...

Margarete Kalin在地化所完成合作研究工作

,建立了ARUM处理酸性废水过程和控制方法以及利用酸度变化曲线估算酸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含量等新技术新方法。...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开征求意见

(十)涉及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的矿山,生态修复污染减排相结合。推荐采用重金属原位钝化技术,包括化学法、生物法。  四、污染控制  (一)加强污染物源头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扬尘、废水、噪声、振动,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二)地面运输系统,在有条件时优先采用全封闭廊桥运输矿物和固体废物。  ...

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目的

1 .绿色矿山的含义“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