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463-2016
红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Kena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DB45/T 1463-2016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DB45/T 1463-2016
发布
2016年
发布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
当前最新
DB45/T 1463-2016
 
 

DB45/T 1463-2016相似标准


推荐

难得的杂交小麦话语权

茹振钢兴奋地说,“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的成果,将把“工厂化”育种、制种变成现实,快速培育出一系列优良的杂交小麦品种!    去年10月,科技部又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支持。(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前沿研究丨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经验

1990年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包台型三系杂交粳稻组合品种“黎优57”被成功育成。(三)制种杂交水稻实现“三系”配套后,要使杂交水稻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还存在一个制种的难题。由于杂种优势只表现在杂种第一代上,需要每年制种生产杂种第一代种子。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研究由探索到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制种开始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恢复系花粉量不足被认为是导致制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经验

1990年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包台型三系杂交粳稻组合品种“黎优57”被成功育成。 (三)制种杂交水稻实现“三系”配套后,要使杂交水稻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还存在一个制种的难题。由于杂种优势只表现在杂种第一代上,需要每年制种生产杂种第一代种子。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研究由探索到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制种开始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恢复系花粉量不足被认为是导致制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