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DIS 16126:1990
空间系统 无人航天器对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撞击的生存能力 以减少空间碎片

Space systems — Survivability of unmanned spacecraft against space debris and meteoroid impacts for the purpose of space debris mitigation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ISO/DIS 16126:1990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立即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标准号
ISO/DIS 16126:1990
发布
1990年
发布单位
国际标准化组织
当前最新
ISO/DIS 16126:1990
 
 

ISO/DIS 16126:1990相似标准


推荐

美开发激光限定跟踪轨道碎片技术避免飞行器受害

这些“游荡”碎片速度约为7.5千米/秒,即使是最小碎片撞击航天器上,也可能致其“重伤”,后果如灾难。而数以百万计的人造轨道碎片(再加上天然流星体)聚集在近地空间航天器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   像费米团队那次急中生智调整,是需要航天器携带额外燃料来执行,而每次规避会耗费卫星常规任务时间,以及付出昂贵成本。...

美用传感器研究太空微垃圾

空间碎片是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碎片与报废卫星、航天器表面脱落材料、表面涂层老化掉下来油漆斑块;航天器逸漏出固体、液体材料;火箭航天器爆炸、碰撞过程中产生碎片。   太空垃圾一般在高300公里至450公里近地轨道上每秒7至8公里速度运行,而在36000公里高度地球静止轨道上则以每秒3公里速度运行。...

太空也需要“清道夫”

两类清除方式殊途同归,都是要让碎片离开当前轨道,进入大气层烧毁。当前,各类在轨试验在基本解决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经济可行性需求愈发迫切。想象一下,“拖车服务”成本若是比卫星遭撞击风险带来损失还高,必然不会有吸引力。2017年,日本宇航局在所发布太空碎片清除委托公告中,除了征集清除系统及关键技术方案,还明确提出要征集商业化可行性方案。...

卫星不能随便“飞”?“交通规则”该如何建立?

深入研究后,凯瑟勒在1990年发表了《碰撞级联效应:低地球轨道碎片数量极限》一文,讲述空间碎片快速增长,终将产生碎片级联碰撞,广袤空间将一去不复返……    不断增长空间碎片,使得地球轨道资源拥挤不堪,在轨航天器安全运行产生威胁。尺寸在厘米级及以上空间碎片撞击,可导致航天器穿孔甚至解体,直至彻底损坏。...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