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 1119-1989
网络时间协议(第 2 版)规范和实现(废弃:RFC-1059 RFC-958)

Network Time Protocol (Version 2) Specif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bsoletes: RFC-1059@ RFC-958)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RFC 1119-1989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立即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标准号
RFC 1119-1989
发布
1989年
发布单位
IETF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当前最新
RFC 1119-1989
 
 
适用范围
简介 本文档构成了网络时间协议 (NTP)@ 的正式规范,用于在一组分布式时间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同步计时。它定义了 NTP 使用的架构@算法@实体和协议,主要供实现者使用。配套文件[44]总结了典型互联网条件下的要求@分析模型@算法分析和性能。 NTP 首次在 RFC-958 [30]@ 中描述,但已经以显着方式发展@,最终形成 RFC-1059 [42] 中描述的最新 NTP 版本 1。它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14]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9]@之上,提供无连接传输机制;然而@它很容易适应其他协议套件。 NTP 是从时间协议 [19] 和 ICMP 时间戳消息 [15]@ 演变而来,但经过专门设计,即使在涉及多个网关的典型互联网路径上使用时,也能保持准确性和鲁棒性@ 高度分散的延迟和不可靠的网络。服务环境由第 2 节中描述的实现模型@服务模型和时间尺度组成。实现模型基于多进程操作系统架构@,尽管也可以使用其他架构。该服务模型基于可返回时间设计,仅取决于测量的时钟偏移@,但不需要可靠的消息传递。同步子网使用自组织@分层主从配置@,同步路径由最小权重生成树确定。虽然可能存在多个主服务器(主服务器)@,但不需要选举协议。 NTP 本身在第 3 节中进行了描述。它提供了原则上将时间同步到纳秒级精度的协议机制,同时将明确的日期保留到下个世纪。该协议包括指定本地时钟及其可能同步的时间服务器的特性和估计误差的规定。它还包括与许多相互怀疑的分层分布的主要参考源(例如无线电时钟)进行操作的规定。第 4 节描述了对连续收集的时钟偏移样本进行去尖峰脉冲和平滑处理的有用算法。这些算法是根据[28]@中的建议演变而来的,并根据[29]中描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改进,并在过去三年的典型操作条件下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在美国多个站点以及与美国和欧洲的客户运营多服务器子网(包括无线电同步时钟)方面的经验,我们开发了可靠的算法,用于从可能包括损坏时钟的总体中选择良好的时钟并在第 4 节中进行了描述。NTP 可实现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时钟硬件的精度以及对设备和进程延迟的严格控制。必须包括调整软件逻辑时钟时间和频率的规定,以响应 NTP 产生的校正。第 5 节描述了从[21]和[43]中描述的 Fuzzball 实现演变而来的本地时钟设计。该设计包括偏移回转、漂移补偿和抗尖峰脉冲机制,即使在与主要参考源同步丢失的长时间后,精度也能达到毫秒级。附录 A@ 中提供了与互联网协议 (I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一起使用的 NTP 数据包格式的详细信息,而建议的辅助 NTP 控制消息 @ 的详细信息可在综合网络监控设施不可用时使用。 @ 出现在附录 B 中。附录 C 包含可选身份验证机制的规范和实现细节,该机制可用于控制访问并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修改。附录 D 列出了 NTP 版本 2 与以前版本之间的差异。

RFC 1119-1989相似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