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JC 0001-2023
知名品牌评价与管理规范

Well-known br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norms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PJC 0001-2023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T/PJC 0001-2023
发布
2023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PJC 0001-2023
 
 
适用范围
评价内容: 6.1 概述 知名品牌评价指标以组织领导、效益评价、质量评价、创新评价、服务评价、品牌传播和维护、创建效果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分设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依据二级指标具体设置。知名品牌评价指标参见附录A。 在评价时,二、三级指标可根据品牌所在行业性质、特点具体设置调整评价指标。界定被评价品牌的品牌主体和所属行业时,可参见GB/T 36680。  6.2 组织领导 领导层构建 组织在开展知名品牌评价工作之前,组织内部应形成知名品牌创建评价的共识,并做好资源配备: a)组织的决策层做出开展知名品牌评价的决策,组织最高管理者亲自抓品牌建设工作; b)组织各成员对知名品牌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有充分认识; c)确立负责知名品牌创建评价的主管部门,明确参与知名品牌创建评价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应与组织总体发展战略、愿景、品牌发展现状相适应。组织进行品牌战略策划时,应系统梳理自身发展现状,作为制定品牌战略的依据与支撑,应考虑的现状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a)品牌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 b)品牌架构,包括品牌梯次、主要产品、所属行业、市场定位、目标顾客群等; c)经营情况,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水平、行业地位、技术、品质、信誉等; d)组织的资源及核心能力,包括财务、人力、供应方、合作伙伴、自然资源、知识技术储备等; e)外部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与需求、行业平均利润率、影响行业利润率的主要因素等。 为保障品牌战略实施,组织应制定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并识别影响品牌战略实施成功和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并将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品牌战略调整和过程改进的重要依据,关键绩效指标应当与组织的性质、规模、产品、服务和过程相适应,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主要目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b)品牌价值; c)品牌溢价率; d)不同档次产品的比重; e)研发投入率、新产品产值率; f)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水平; g)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情况; h)品牌传播投入情况及传播效率; i)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j)诚信和信誉表现; k)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效率; l)在利润、财务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表现等。 组织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组织应系统地凝练、塑造和传播品牌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形象,培育品牌忠诚。在塑造品牌文化时,组织应: a)依据组织文化,确定组织独特的品牌理念、组织愿景; b)确定组织品牌核心价值、有丰富的品牌内涵; c)用精辟的语句或标识阐述和传达组织品牌文化内涵精神和核心价值。 营造氛围 组织应在内部倡导守法、诚信的环境。 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过程,以便开展品牌战略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内部沟通包括自上而下的纵向沟通和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并根据对象不同调整沟通内容。外部沟通包括合作伙伴、顾客等相关方的沟通。 沟通过程应当包括反馈机制和周期性的评审,并与组织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相结合。 6.3 效益评价 市场表现 市场规模,结合产品总体需求量、市场消费总额、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综合评价。 行业排名,结合行业收入排名、综合排名等方面综合评价。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结合连续盈利年数、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方面综合评价。 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结合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扩张率、绿色环保、智改数转、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评价。 社会责任 组织应该承担并履行经济责任,降低成本,正确决策,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组织应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组织的雇员、组织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组织应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大吸纳就业的能力。 组织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慈善项目的发展。 职业健康 组织应做好各类措施防止职工的健康受工作环境影响;保护职工不受健康危害因素伤害;并将职工安排在适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环境中。 6.4 质量评价 质量承诺 标准先进程度,公布执行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及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方面综合评价。 制定包括产品(服务)、生产过程、使用/消费过程的质量承诺,切实遵守且能被相关方获得。 质量管理 结合品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情况、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及实施、评价、改进情况综合评价。 质量水平(表现) 产品(服务)以及产品(服务)过程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等。 6.5 创新评价 创新机制 组织建立了创新战略,制定和实施建立的保障体系且实施了创新考核与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从组织在产品/服务过程中对现代技术/工艺的改进,产品/服务功能拓展,新产品/服务研发等方面综合评价。 技术创新效益:组织在产品/服务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和质量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 管理创新 管理机制创新能力:从资源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营销创新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 管理创新效益:从知识产权转化率、知识产权融资、新产品/服务收益率、市场占有率、营收增长率等方面综合评价。 6.6 服务评价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化能力,结合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服务信息闭环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 服务能力 服务人员,结合服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 服务设施,结合服务设备设施、服务环境、服务渠道等方面综合评价。 服务绩效 服务感知,结合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服务效率等方面综合评价。 6.7 品牌传播与维护 宣传推广 组织应通过营销过程活动(如市场定位、竞争策略制定、渠道建设和维护、定价、促销等)的实施,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形成对其品牌的认知,并致力于用品牌核心价值来获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认可。 在品牌营销推广过程中,组织应: a)依据品牌定位及消费群体,选择合适的品牌推广渠道; b)将品牌的发展周期概括为导入期、知晓期、知名期、维护和完善期,依据不同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品牌推广策略,制定品牌推广方案,组织并实施; c)定期对品牌推广的效果进行评价,依据结果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品牌保护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品牌资产的管理和保护过程,保证品牌资产的识别、使用、保护和处置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获得的品牌核心价值不受到品牌侵权的损害。 品牌资产保护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对品牌资产保护状态进行调查、评估,并作相应的分析; b)对侵害品牌资产权益事件的处理; c)与有关机构就品牌资产保护事宜的沟通; d)制定品牌资产保护的措施。 品牌危机处理机制 组织应识别和分析可能对品牌培育过程及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并建立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响应程序,以确保诚信经营,防止信誉损害。在进行信誉与风险管理时,组织应: a)真实、规范地披露产品技术、质量和功能等信息,并在发布前得到审批; b)消除任何形式的主观故意欺诈行为; c)建立顾客投诉处理机制,对于客观上损害顾客合法权益的情况,积极依法履行责任; d)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对与品牌培育相关的风险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 e)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有效性测试并不断改进; f)在规避风险和处理紧急事件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方的需求。 6.8 创建效果 创建荣誉 结合文明创建、环境保护、计量、标准、质量、知识产权等地市级以上授予(给予、颁发)的资质荣誉进行综合评价。 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价值感传播情况,顾客在重复购买行为中对品牌偏向性等综合评价。

T/PJC 0001-2023相似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