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261-2020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前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Nanotechnologies—Guidance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ngineered nanoscale materials for toxicologic assessment

GBT39261-2020, GB39261-2020


标准号
GB/T 39261-2020
别名
GBT39261-2020, GB39261-2020
发布
2020年
采用标准
ISO/TR 13014:2012 IDT
发布单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当前最新
GB/T 39261-2020
 
 
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人造纳米物体及大于100nm 的团聚体和聚集体(NOAA)的理化性质表征的指导,目的是为评估和阐明理化性质对毒理学效应的影响提供帮助,也可用于区分待检材料与其相类似的材料。本标准针对每一种理化性质提供了描述、说明、相关性、待测量和测试方法举例。本标准对致力于研究NOAA潜在毒理学效应的研究人员(如毒理学家、生态毒理学家、管理人员、健康和安全专家)具有参考价值。2 术语和定义

GB/T 39261-2020相似标准


推荐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由于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传统毒理学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的需求,实验中体内、体外结果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发展快速、简单、准确的毒理学评价模型体系。而纳米材料在复杂生物体系内可能发生的多种理化性质改变更为其后续毒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方法学上有所突破创新。  ...

生态中心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诱导细胞DNA甲基化修饰改变与表观遗传毒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4580)。  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对其进行毒性检测和安全性评价时,传统的毒理学检测方法与手段往往并不完全适用。...

国家纳米中心提出纳米材料医学功能预测的理论模型

主要成果包括: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理论分析方法,揭示了纳米材料通过异相催化驱动活性氧转化,调控细胞氧化还原水平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固液异相催化机制,打破了领域内沿用酶和离子催化机制解释细胞内纳米生物催化现象的瓶颈;突破经典拟合公式无法前瞻性预测的局限性,建立了基于上述催化机制,以无机纳米材料内禀理化性质为参量,定量描述其催化活性氧转化的动力学方程和预测模型体系;提出了催化信号转导理论,确立了无机纳米材料催化性质与抗肿瘤功能间的机制联系与定量关系...

20个项目通过 国重研发“纳米科技”2016年项目评估择优结果

光电转换体系中物理化性质的跨尺度表征与测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魏志祥5通过评估继续支持2016YFA0200800功能纳米结构与理化性质关联跨尺度表征测量及应用验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昕欣5通过评估继续支持2016YFA0201000纳米尺度多场物性与输运性质测量及调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江宇5通过评估继续支持2016YFA0201100基于扫描探针的纳米尺度物理性能与输运性质测量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徐科...


GB/T 39261-2020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谁引用了GB/T 39261-2020 更多引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