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C1427-07e1
挤压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标准规范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xtruded Preformed Flexible Cellular Polyolefin Thermal Insulation in Sheet and Tubular Form


ASTM C1427-07e1 发布历史

ASTM C1427-07e1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US-ASTM 发布于 2007。

ASTM C1427-07e1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Q25 绝热、吸声、轻质与防火材料。

ASTM C1427-07e1 发布之时,引用了标准

  • ASTM C1045 在稳态条件下计算热传递性能的标准规程
  • ASTM C1058 评价和报告绝热材料热性能用温度的选择的标准实施规程
  • ASTM C1114 用薄加热器装置测定稳态热传输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1303 预测闭孔泡沫绝缘长期热阻的标准试验方法*2023-07-05 更新
  • ASTM C1304 隔热材料散发气味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168 与隔热有关的标准术语
  • ASTM C177 用护热板法测定稳态热通量和传导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209 纤维质纤维隔热板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335 卧式隔热管稳定传热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390 批量预制的隔热材料的抽样和验收的标准实施规程
  • ASTM C411 高温隔热材料受热面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447 估计隔热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
  • ASTM C518 用热流计法测定稳态热通量和热传递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C534 薄板和Tubular Form预制弹性弹性细胞隔热材料的标准规范
  • ASTM C585 公称尺寸的管子(NPS系统)用刚性热绝缘材料的内外直径的标准实施规程
  • ASTM D1622 硬质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试方法
  • ASTM D1667 软质泡沫材料.氯乙烯聚合物和共聚物(闭孔泡沫)
  • ASTM D3575 由烯烃聚合物制成的柔性细胞材料的标准测试方法*2023-07-05 更新
  • ASTM D883 塑料相关标准术语
  • ASTM E177 进行室外噪声测量的测量方案的拟定用标准指南
  • ASTM E2231 评定表面燃烧特性用管道和导管绝缘材料的试样制备和安装的标准实施规程
  • ASTM E228 用透明石英膨胀仪测定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的试验方法
  • ASTM E456 统计学名词及相关术语
  • ASTM E670 用微米测微计(Mu-Meter)测定铺砌路面的侧向摩擦力的测试方法
  • ASTM E691 为测定试验方法精密度开展的实验室间的研究
  • ASTM E84 建筑材料表面燃烧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E96/E96M 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重量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 在 ASTM C1427-07e1 发布之后有更新,请注意新发布标准的变化。

ASTM C1427-07e1的历代版本如下:

  • 2021年 ASTM C1427-21 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规范
  • 2016年 ASTM C1427-16 挤压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的标准规格
  • 2013年 ASTM C1427-13 挤压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标准规格
  • 2012年 ASTM C1427-12 挤压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标准规格
  • 2007年 ASTM C1427-07e1 挤压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标准规范
  • 2007年 ASTM C1427-07 挤压预成型柔性蜂窝状聚烯烃保温板材和管状形式的标准规范
  • 2004年 ASTM C1427-04 挤压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规范
  • 1999年 ASTM C1427-99a 预制挠性多孔聚烯烃板状和管状隔热材料规范

 

1.1 本规范涵盖两个等级的挤压预制柔性多孔聚烯烃隔热材料。 1 级适用于从“150”F 到 200“F”(“101”C 到 93“C”)的工作温度。 2 级适用于从“297”F 到 250”F(“182”C 到 121”C)的工作温度。对于特定应用,实际温度限制应由制造商和买方商定。

1.2 本规范涵盖的隔热材料的使用受涉及防火性能的规范和标准管辖。请联系制造商了解产品在预期使用厚度下的具体性能。

1.3 本规范涵盖了预制柔性多孔聚烯烃绝热材料的物理性能,这些物理性能被认为是热设计的强制性要求。密度和热膨胀系数 (CTE) 等物理属性被认为是热设计的非强制性属性。非强制性物理特性已包含在附录 X1 中,仅供参考。

1.4 以英寸-磅为单位的数值应被视为标准值。括号中给出的值是 SI 单位的数学转换,仅供参考,不被视为标准。

1.5 本标准并不旨在解决与其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如果有)。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监管限制的适用性。


推荐

垃圾渗滤液 |MBR工艺详解

缺点:对堵塞敏感,污染浓差极化对膜的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压力降较大;再生清洗困难;原料的前处理成本高。2框式框式是MBR 工艺最早应用的一种膜组件形式,外形类似于普通的框式压滤机。优点:制造组装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清洗、更换。缺点:密封较复杂,压力损失大,装填密度小。 3管状膜由膜膜的支撑体构成,有内压型外压型两种运行方式。实际中多采用内压型,即进水从管内流入,渗透液从管外流出。...

垃圾渗滤液的MBR工艺详解

缺点:对堵塞敏感,污染浓差极化对膜的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压力降较大;再生清洗困难;原料的前处理成本高。2框式框式是MBR 工艺最早应用的一种膜组件形式,外形类似于普通的框式压滤机。优点:制造组装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清洗、更换。缺点:密封较复杂,压力损失大,装填密度小。3管状膜由膜膜的支撑体构成,有内压型外压型两种运行方式。实际中多采用内压型,即进水从管内流入,渗透液从管外流出。...

垃圾渗滤液处理:MBR+膜深度处理技术

缺点:对堵塞敏感,污染浓差极化对膜的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压力降较大;再生清洗困难;原料的前处理成本高。框式框式是MBR 工艺最早应用的一种膜组件形式,外形类似于普通的框式压滤机。优点:制造组装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清洗、更换。缺点:密封较复杂,压力损失大,装填密度小。管状膜由膜膜的支撑体构成,有内压型外压型两种运行方式。实际中多采用内压型,即进水从管内流入,渗透液从管外流出。...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