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26083-2010
八辛氧基酞菁铜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结构的测试方法(扫描隧道显微镜)

Determination for Copper(Ⅱ) octaakoxyl-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 on graphite surface(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2017-12

标准号
GB/Z 26083-2010
发布
2011年
发布单位
国家质检总局
当前最新
GB/Z 26083-2010
 
 
适用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检测八辛氧基酞菁铜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结构的原理、术语及定义、探针和基底制备、样品制备、测试条件、测试步骤、图像分析及结果表示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在常温(10℃~35℃)和1个大气压环境条件下,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试八辛氧基酞菁铜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结构。

GB/Z 26083-2010相似标准


推荐

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孔洞形状是边长为1nm等边三角形;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只有周期性地缺失3个相邻CuSe六元环才能够完全释放CuSe与Cu(111)由于晶格失配产生应力,从而形成了周期性三角形孔洞阵列。他们将铁原子和分子(FePc)分别沉积到单层硒化铜表面,发现铁原子仅在三角形孔洞内部形成Fe13Se7团簇,而FePc分子则会选择性吸附在非孔洞区域。  ...

“自然图案化”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

孔洞形状是边长为1 nm等边三角形;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只有周期性地缺失3个相邻CuSe六元环(图3)才能够完全释放CuSe与Cu(111)由于晶格失配产生应力,从而形成了周期性三角形孔洞阵列。将铁原子(Fe)和分子(FePc)分别沉积到单层硒化铜表面,他们发现Fe原子仅在三角形孔洞内部形成Fe13Se7团簇,而FePc分子则会选择性吸附在非孔洞区域(图4)。...

自然图案化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化进展

孔洞形状是边长为1 nm等边三角形;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只有周期性地缺失3个相邻CuSe六元环(图3)才能够完全释放CuSe与Cu(111)由于晶格失配产生应力,从而形成了周期性三角形孔洞阵列。将铁原子(Fe)和分子(FePc)分别沉积到单层硒化铜表面,他们发现Fe原子仅在三角形孔洞内部形成Fe13Se7团簇,而FePc分子则会选择性吸附在非孔洞区域(图4)。...

石墨烯检测方法大汇总,石墨烯快速检测

陈Chen et al. (2011)研究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薄膜保护金属生长基底表面的能力时(受空气氧化/镍合金金属生长基底),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即使空气中以200℃温度加热长达4小时后金属表面仍不受氧化。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另一个应用是由Yang et al.(2009)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后,测定氧化石墨烯薄膜化学分析时发现。...


GB/Z 26083-2010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