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污染源

本专题涉及新型污染源的标准有440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新型污染源涉及到字符集和信息编码、废物、环境保护、空气质量、词汇、信息技术应用、术语学(原则和协调配合)、内燃机、水质、环保、保健和安全。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新型污染源涉及到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气体介质与放射性物质采样方法、、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废气排放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污染物排放综合、大气环境有毒害物质分析方法、物理污染分析测试方法、环境监测仪器及其成套装置、环境保护设备、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技术管理、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矿区、原材料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行业标准-农业,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中国团体标准,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T/CIECCPA 010-2022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T/SSM 9-2022 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远程维护技术规范
  • T/SSM 8-2022 固定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远程维护技术规范
  • T/HAEPCI 43-2022 金属采选/冶炼行业地块污染源环境风险管控技术规范(试行)
  • T/GDAEPI 06-2022 广东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过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T/CAEPI 48-2022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T/CAEPI 46-2022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
  • T/CAEPI 47-2022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 T/SXCAA 017-2022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连续监测设备 远程质控系统建设及运行指南
  • T/ZNZ 084-2021 农产品产地铅污染源识别技术规范
  • T/HNAEPI 002-2021 污染源排放废水铊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T/CIC 401-2021 《冶金工业固定污染源废气 无机有害气体因子的检测 高温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T/CQEEMA 3-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
  • T/CACE 027-2021 固定污染源NH3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T/CACE 026-2021 固定污染源Hg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T/CICEIA /CAMS9-2020 移动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量方法
  • T/CICEIA /CAMS7-2020 移动污染源细颗粒物测量方法
  • T/SSESB 1-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湿度的测定 阻容法
  • T/CIESC T/CIESC0004-2020 重点行业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 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T/ACEF 002-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恶臭排放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 T/CAEPI 25-2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 安装及验收技术指南
  • T/CAEPI 25-2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安装及验收技术指南
  • T/GDAEPI 03-2019 固定污染源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干涉增幅反射检测器(IER)法技术要求
  • T/GDAEPI 01-2019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服务规范
  • T/GIA 001-2018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污染源强评价与分级技术指南
  • T/GIA 001-2018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污染源强评价与分级技术指南
  • T/CAEPI 11-2017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 (监测)系统 现场端建设技术规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32/T 4343-2022 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的测定 便携式振荡天平法
  • DB32/T 4349-2022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扩展协议技术规范
  • DB32/T 4350-2022 大气污染源工况用电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 DB32/T 310003-202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
  • DB32/T 310003-202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
  • DB32/T 3944-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42/T 1904-2022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便携式β射线法

生态环境部,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HJ 1261-2022 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系物的测定 气袋采样/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 HJ 1240-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 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HJ 442.8-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
  • HJ 1153-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 1131-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 HJ 1132-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 HJ688-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HJ1077-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油烟和油雾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 HJ1078-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硫醇等8种含硫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气袋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1079-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1040-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溴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HJ 1045-2019 固定污染源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便携式紫外吸收法测量仪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 1041-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三甲胺的测定 抑制型离子色谱法
  • HJ 1013-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 1007-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 碱雾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HJ 1006-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 HJ 973-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一氧化碳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4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
  • HJ 545-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
  • HJ 836-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 HJ 91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汞的测定 活性碳吸附/热裂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76-2017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 869-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酞酸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5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870-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73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 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 HJ 629-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608-2011 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
  • HJ?606-2011 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
  • HJ 547-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暂行)
  • HJ 54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 HJ 545-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暂行)
  • HJ 53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 HJ 544-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 HJ 543-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 HJ T76-200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 T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T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T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 HJ/ T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T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 HJ/ T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T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T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 HJ T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 HJ T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T 3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 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 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HJ 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HJ T 36-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 HJ 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HJ T 4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的测定 镜检法
  • HJ T 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HJ 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4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 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 HJ 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3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晴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 HJ T 4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 HJ T 3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37/T 4432-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脂肪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DB37/T 4433-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袋真空瓶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 DB37/T 4433-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袋真空瓶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 DB37/T 4432-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脂肪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DB37/T 4011-2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DB37/T 4011-2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DB37/T 3922-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 DB37/T 3922-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 DB37/T 3784-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化学发光法
  • DB37/T 3785-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
  • DB37/T 3535-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
  • DB37/T 3462-2018 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在线监测 超声波法
  • DB37/T 3459-2018 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中铜、锌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DB37/T 3461-2018 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中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DB37/T 3460-2018 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中铜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33/T 310003-202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
  • DB33/T 2167-2018 燃煤电厂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排放监测技术规范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31/T 310003-202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63/T1873-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41/T 2199-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氨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DB41/T 2198-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规范
  • DB41/T 1327-2019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 DB41/T 1344-2019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35/T 1913-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14/T 2051-2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DB14/T 2050-2020 《污染源废水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DB14/T 2051-2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DB14/T 2050-2020 《污染源废水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61/T 1294-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二氧化硫的测定 分子筛吸附管采样—离子色谱法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行业标准-环保,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HJ 75-2017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HJ 38-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869-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酞酸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 5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870-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 772-2015 环境统计技术规范 污染源统计
  • HJ 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 73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 HJ 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0-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可溶物的测定 索氏提取-重量法
  • HJ 69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 685-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675-2013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 HJ 629-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 HJ 608-2011 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
  • HJ 606-2011 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
  • HJ 53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54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 HJ 545-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
  • HJ 544-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HJ 547-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
  • HJ 543-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477-2009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 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 HJ/T 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 HJ/T 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HJ/T 76-200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 HJ/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3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3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36-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3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HJ/T 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T 4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
  • HJ/T 4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放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T 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HJ/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HJ/T 4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 HJ/T 8.4-1994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污染源
  • HJ 76-2017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 75-2017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51/ 2377-2017 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41/T 1344-2016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CO₂、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DB41/T 1327-2016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44/T 1947-2016 固定污染源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法技术要求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JJF 1585-201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HJ 548-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
  • HJ 544-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HJ 547-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 (暂行)
  • HJ 54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 HJ 543-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
  • HJ 544-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 HJ 545-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 (暂行)
  • HJ 477-2009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 HJ/T 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 HJ/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 HJ/T 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36-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4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 HJ/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3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3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HJ/T 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T 4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 镜检法
  •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T 8.4-94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 污染源
  • HJ 68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540-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 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 HJ 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32/T 2775-2015 环境监控物联网系统建设要求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43/T 969-2014 污染源排放废水锰、铅、镉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韩国标准,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KS I ISO 25139-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用气相色谱测定甲烷浓度的手工方法
  • KS I ISO 25139-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用气相色谱测定甲烷浓度的手工方法
  • KS I ISO 25140-2012 固定污染源排放.利用火焰电离探测器的煤炭浓度测量自动化方法
  • KS I ISO 23210-2012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烟气内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定.利用冲击器的低浓度测量
  • KS I ISO 21258-2012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一氧化二氮(N2O)的质量浓度测量.标准方法:非分散紫外线方法
  • KS I ISO 25140-2012 固定污染源排放.利用火焰电离探测器的煤炭浓度测量自动化方法
  • KS I ISO 23210-2012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烟气内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定.利用冲击器的低浓度测量
  • KS I ISO 12141-2007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在低浓度时颗粒物质(粉尘)的质量浓度的测定.手工重量分析法
  • KS I ISO 12141-2007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在低浓度时颗粒物质(粉尘)的质量浓度的测定.手工重量分析法

德国标准化学会,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IN EN ISO 16911-2-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流量的手动和自动测定.第2部分:自动测量系统(ISO 16911-2-2013).德文版本EN ISO 16911-2-2013
  • DIN EN 15859-2010 空气质量.固定污染源用尘埃自动吸集装置监视器的鉴定.性能标准和试验规程.德文版本EN 15859-2010
  • DIN EN ISO 23210-2009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中钷10/钷2-5质量浓度的测定.低浓度下利用撞击计进行测量(ISO 23210:2009),德文版本EN ISO 23210:2009

法国标准化协会,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NF X43-344-2-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流量的手工和自动测定.第2部分:自动测量系统
  • NF X43-353-2010 固定污染源排放.利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甲烷浓度的自动化方法.
  • NF X43-710-2009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烟道气中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定.第1部分:使用撞击取样器在低浓度下测量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EN ISO 13833-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生物量比值和化石衍生的二氧化碳的测定.放射性碳的取样和测定
  • EN ISO 16911-2-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体积流率的手动与自动测定.第2部分:自动测量系统
  • EN 12619-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决心总气体质量浓度的有机碳-连续火焰电离检测器方法(取代:CEN 13526)
  • PD CEN/TR 15983-2010 固定污染源排放.EN 14181-2004的应用指南
  • EN ISO 23210-2009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中钷10/钷2-5质量浓度的测定.低浓度下利用撞击计进行测量
  • EN 15058-2006 固定污染源排放.的质量浓度一氧化碳测定(CO)的.参考方法非分散红外光谱

英国标准学会,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BS EN ISO 16911-1-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流量的手工和自动测定.人工参考方法
  • BS EN ISO 16911-2-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流量的手工和自动测定.自动测量系统
  • BS EN ISO 25140-2010 固定污染源排放.利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甲烷浓度的自动化方法
  • BS EN ISO 21258-2010 固定污染源排放.氧化亚氮(N2O)质量浓度测定.基准方法.非扩散红外线法
  • BS ISO 12141-2002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在低浓度时颗粒物质(灰尘)的质量浓度的测定.手工重量分析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ISO 16911-1-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流量的手工和自动测定.第1部分:人工参考方法
  • ISO 16911-2-2013 固定污染源排放.通风管速率和流量的手工和自动测定.第2部分:自动测量系统
  • ISO 25140-2010 固定污染源排气.使用火焰电离检测(FID)方法进行甲烷浓度测定的自动方法
  • ISO 23210-2009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中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定.低浓度下利用撞击计进行测量
  • ISO 12141-2002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在低浓度时颗粒物质(粉尘)的质量浓度的测定.手工重量分析法
  • ISO 9096-1992 固定污染源的排放.气载尘埃颗粒流量和浓度的测定.人工重力法

2012/11/28,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13/T 1643.3-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3 部分:运行技术规范
  • DB13/T 1643.2-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2 部分:验收技术规范
  • DB13/T 1643.1-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 部分:安装技术规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湖北省地方标准,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DB42/T 551-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连续监测--差分光学汲收光谱法
  • DB42/T 550-2009 湖北省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河北省标准,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行业标准-航天,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QJ 2131-1991 环境保护系统数据元 污染源排放主要污染物分类与代码
  • QJ 2133-1991 环境保护系统数据元 污染源治理资金及项目分类与代码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 AS 4323.2-1995 R2014 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质总量的测定.等速手工采样.重量分析法
  • AS 4323.1-1995 固定污染源排放.采样地点的选择
  • AS 4323.2-1995 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质总量的测定.等速手工采样.重量分析法
  • AS 4323.1-1995 固定污染源排放.采样地点的选择
  • AS 4323.2-1995 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质总量的测定.等速手工采样.重量分析法

上海市标准,关于新型污染源的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