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3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15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8

4 防控原则 4.1 生态平衡原则 4.2 预防为主原则 4.3 综合防控原则 5 防控措施 5.1 本底调查 5.2 科学造林 5.3 抚育与修复 5.4 经济林绿色防控 5.5 监测预报 5.6 物理防治 5.7 生物防治 5.8 科学用药 6 防控工作评价 6.1 评价方法 6.2 无公害防治率计算 6.3 测报准确率计算 6.4 种苗检疫率计算 6.5 药剂残留量指标 7 防控技术档案 7.1 档案内容 7.2 建档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ry pest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12-12
实施
2023-12-31

4 基本要求 5 施工准备 6 边坡安全治理 7 边坡土壤重构 8 边坡植被重建 9 警示标志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acti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lope in open pit mine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11-30
实施
2023-12-31

本文件规定了亚热带针叶林可持续经营的术语和定义、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和原则、技术要点、经营目标、可持续经营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亚热带针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设计与检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ubtropical coniferous forest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11-10
实施
2023-11-25

本标准规定了无人机施肥施药喷雾的定义和术语及基本要求、施药作业前准备、施药作业要求、施药作业后效果检查和机具维护等技术措施。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praying of UAV in forest area

ICS
65.060.80
CCS
A023
发布
2023-11-09
实施
2023-12-01

6 编织方法 6.1 平编 6.1.1 盘底 将柳条固定在一个平面上作为编织器物的底部。根据柳编制品底的形状不一样,编成圆形底或方形底,柳条的粗细不同用在不同的地方,分为不同的径和纬。 6.1.2 编织 径纬交织,相互穿插掩映,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交叉编织纹样。根据径纬柳条的交叉相压的关系可以分为挑一压一、挑二压二、挑一压二等。在编织过程中加入拧编技术,主体通过拧编,利用径和纬方向的不同,做成圆形或方形。 6.1.3 拿沿 分压沿、拧沿等,形成一个整齐光洁的口沿。 6.1.4 收口 根据需要向內或向外收口,并把多余的柳条用剪刀剪掉。 6.2 立编 6.2.1 上径 可选择一根粗柳条作为径,也可将几根柳条并在一起作为径。 6.2.2 盘底 圆形底用数根杞柳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十字架,然后分开编径,不足者,根据需要插径,一圈一圈,不断上纬,不断插径。方形或长形底根据不同需要编排。 6.2.3 立形 根据需要立成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的开头。 6.2.4 上纬 根据径的需要编制纬。 6.2.5 拿沿 分压沿、拧沿等,形成光洁整齐的一个沿口。 6.2.6 收口 根据需要向內或向外收口,并把多余的柳条用剪刀剪掉。 6.2.7 装柄 根据客户要求可装木柄、杞柳柄或竹柄。 6.3 径编 6.3.1 上径                                       用麻绳作为径,绳的粗细根据柳编制品的需要而定。 6.3.2 盘底 在梁棍上攀上径绳,柳条由内向外逐渐减细,一般底盘需5~8道径,底盘做好后,在梁棍上拿样。 6.3.3 上模 做盘底时预先留好的线从模具底部的空中拉出,紧系于模内,四周的径固定在外模上。 6.3.4 贴膜 径线宽窄一致,贴膜远近相同。 6.3.5 捥耳 捥耳时前、后、左、右应一致、均匀。 6.3.6 收口 根据需要向内或向外收口,并把多余的柳条用剪刀剪掉。 6.3.7 上圈 先上里圈,再上外圈。 6.3.8 缠沿 把上好的圈用绳、柳皮、竹篾固定。 6.3.9 装系 根据客户需求装上形状不一、质地不同的系。 6.4 木编 6.4.1 做底 用柳条做底部径,用1cm宽,0.4cm厚的木条做底部纬条,按照底部尺寸进行上下穿插进行编织。 6.4.2 做主体 把做好的底修剪干净茬头,用浸泡好的柳条作为径条,用木皮作为纬条进行编织。 6.4.3 锁口 采用锁平口,编平辫,编外辫等编法,把做好的主体口部锁上一道沿。 6.5 拧编     用铁丝、竹竿、或绳子将经桩编排好,将纬编交叉上下穿行于经桩之上,循环绕行。编纬的柳条宜柔软、有韧性、避免在编纬过程中折断。 6.6 定编 6.6.1 制作模具 编织前应制作一个比产品规格小2cm的模具,模具宜用木头、贴条制作。 6.6.2 做底 根据产品规格大小和产品的形状截取木板作为底部。宜采用2cm木板做底部。 6.6.3 定编 将浸泡好的柳条用刀具削成长10cm的斜面,围绕底部,贴着模具用钉枪固定好。 6.6.4 缠沿     用柳条作为径,用草、绳、柳皮等柔软材料缠出和产品口径规格一致的沿,用柳皮、藤皮等材料把沿和定好的产品捆扎在一起。                                      

Willow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10-08
实施
2023-10-18

4.1.1 原料要求 无虫蛀、无霉烂、无黄斑、无炸条、色泽光亮,柳条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沙发各部分名称 柳条直径(cm) 底座 1.3±0.1 后背 1.2±0.1 扶手 0.6—0.8 4.3 规格要求 规格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长度 (cm) 宽度 (cm) 前口高 (cm) 后背高 (cm) 后背宽 (cm) 底座宽 (cm) 油漆净重量 (cm) 152 60 30 82 20 53 0.30 80 73 30 82 20 53 0.16 4.4 净重要求  沙发净重量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长度(cm) 本色净重量(kg/个) 染色后净重量(kg/个) 152 18.85——19.65 19.00——20.25 80 9.85——10.05 9.99——10.21

wicker sofa

ICS
01.020
CCS
A023
发布
2023-10-08
实施
2023-10-18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杞柳条含水率    ≤ 12% 染色牢度 染色部位不应脱色 6.5  安全指标 安全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安全指标 项  目 指  标 甲醛含量   ≤ 75mg/kg 禁用偶氮染料 应符合GB18401相关要求 针头及金属异物 不应含有除产品附件以外的针头和金属异物

wickerwork craft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10-08
实施
2023-10-18

4.3 规格要求 规格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直径(cm) 高度(cm) 3—10 60—90 11—15 91—120 16—20 121—150                                                                                                       4.4 净重量要求  干花净重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直径(cm) 高度(cm) 本色净重量(g/只) 染色后净重量(g/只) 3—10 60—90 300—400 305—405 11—15 911—20 401—550 406—555 16—20 121—150 551—750 556—755

Willow products dried flower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10-08
实施
2023-10-18

本文件规定了空投式精确制导森林草原灭火弹(以下简称“森林灭火弹”)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运输贮存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precision-guided air-dropped forest steppe fire extinguish bombs

ICS
13.220.10
CCS
A023
发布
2023-09-28
实施
2023-09-28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草原消防无人机巡护作业的巡护任务,机型配置及要求,无人机巡护站、地面指挥平台、巡护作业安全、日常训练等要求和巡护成本核定方法。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and grassland fire prevention patrol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CS
13.2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9-28
实施
2023-09-28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经济林碳计量和监测方法,包括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乔木、灌木经济林和土壤有机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经济林碳计量与碳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36197  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LY/T 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LY/T 2736  经济林名词术语 LY/T 2988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 LY/T 3317  竹林低碳经营与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LY/T 3330  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请选择适当的引导语 经济林 non-wood forests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乔木和灌木。 [来源:LY/T 2736—2016,2.1] 经济林树种 non-wood forest species 指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的树种。 [来源:LY/T 2736—2016,2.2] 碳计量 carbon accounting 对经济林栽培活动产生的碳汇量进行核算和监测。 4 基本原则 保守性 使用保守的假定、数值和程序,以确保不高估项目产生的碳汇量。 透明性 碳汇量计算中使用的数据、资料有来源且可核查,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做出决策。 确定性 选择的核算方法和参数来源可靠,确保计量和监测的准确性与精度。 5 碳计量方法 碳计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内容 5.1.1 碳计量内容 只选择项目活动边界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3个主要碳计量内容。枯落物、枯死木的监测和计量较为复杂,根据保守性原则,忽略枯落物、枯死木碳库。 5.1.2 温室气体排放源计量内容 只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而引起的N2O和CH4排放、施用肥料引起的N2O排放和使用机械引起的CO2排放。 碳计量边界 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林地一张图或经营规划图确定经济林栽培活动的地理边界。 碳层划分 基线情景碳层可根据植被类型、植被冠层盖度和(或)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项目情景碳层主要根据项目设计的栽培计划(如树种、栽培时间等)和未来经营管理计划(修剪、疏果和施肥等)进行划分。 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变化量的计算方法 5.4.1 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 通过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含碳率将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转化为碳含量,再利用CO2与C的分子量(44/12)比将碳含量(t C)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t CO2-e),由此计算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   () 式中:      t时,第i层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t时,第i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    树种j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生物量(t C(t d.m.)-1); i  1,2,3…,碳层; j  树种;    CO2与C的分子量之比。 选择采用其中的一个方法来估算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 方法Ⅰ:生物量-树高胸径方程法   () 式中:      t时,第i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 f   将t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测树因子(x1,x2,x3,…)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测树因子(x1,x2,x3,…)可以是胸径、树高等,单位为吨生物量每株(t d.m·株-1);    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    t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a-1);    边界范围内第i碳层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i  1,2,3…,碳层;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方法Ⅱ: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通过乔木经济树种的胸径(DBH)和(或)树高(H),查材积表或运用材积公式转化成乔木树干材积;利用基本木材密度(D)和生物量扩展因子(BEF)将乔木经济树种树干材积转化为乔木地上生物量;再利用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R)将地下生物量转化为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   () 式中:      t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    t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材积,是通过胸径和(或)树高数据查材积表或将数据代入材积方程计算得来,单位为立方米每株(m3·株-1);    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基本木材密度(带皮),单位为吨生物量每立方米(t d.m·m3);    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材积转化为乔木经济树种j地上生物量,无量纲;    乔木经济树种j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无量纲;    t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j的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a-1);    边界范围内第i碳层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i  1,2,3…,碳层;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5.4.2 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 假定一段时间内(t1至t2)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单位时间内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计算如下:   (4) 式中:      t时,边界范围内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单位时间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t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i  1,2,3…,碳层;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变化量的计算方法 5.5.1 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 通过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含碳率将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转化为碳含量,再利用CO2与C的分子量(44/12)比将碳含量(t C)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t CO2-e),由此计算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   (5) 式中:      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    灌木经济树种j生物量的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生物量(t C(t d.m.)-1); i  1,2,3…,碳层; j  树种;    CO2与C的分子量之比;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通过利用生物量-测树因子方程法来计量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计量方法如下:   (6) 式中:      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 f  将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j的测树因子(x1,x2,x3,…)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测树因子(x1,x2,x3,…)可以是基径、株高等,单位为吨生物量每株(t d.m·株-1);    灌木经济树种j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单位无量纲;    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j的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a-1);    边界范围内第i碳层的面积,公顷(ha); i  1,2,3…,碳层;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5.5.2  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 根据划分的碳层,计算各碳层的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之和,假定一段时间内(t1至t2)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单位时间内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计算如下:   (7) 式中:      t时,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    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 i  1,2,3…,碳层;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及变化量计算方法 5.6.1 土壤有机质碳储量计算方法 根据划分的碳层,按照下述测量方法计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了测定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需要采用国家标准(如土壤采样标准)方法对土壤进行采样、处理和储存、测定和质量控制。   (8)   (9)   (10)   (11) 式中:      t时,边界范围内土壤碳库的总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0-20cm土壤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C·ha-1);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20-40cm土壤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C·ha-1);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0-20cm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单位为克碳每1000克土壤(gC/1000g土壤);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20-40cm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单位为克碳每1000克土壤(gC/1000g土壤);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0-20cm土壤的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20-40cm土壤的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土壤深度(0-20cm),耕作层,单位为厘米(cm);    表层土壤深度(20-40cm),心土层,单位为厘米(cm);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0-20cm土壤的直径大于2mm的砾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为百分比(%);    t时,第i碳层样地s表层20-40cm土壤的直径大于2mm的砾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为百分比(%); i  1,2,3…,碳层; s  代表监测样点; 100  单位转换系数;    t时,第i碳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C ha-1); S  第i碳层监测样点总数;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5.6.2 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 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质碳储量的变化量()计算如下:   (12) 式中:     t时,边界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t时,边界范围内土壤碳库的总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    第i碳层的总面积;   上次碳计量时,第i碳层的土壤碳储量,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 C ha-1); T  两次计量之间的时间间隔。 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 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森林火灾、施肥和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三部分构成,按公式(13)计算。   (13) 式中:     第t年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火灾引起林木和灌木生物质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由于施肥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a-1);   第t年时,使用机械导致化石燃料和电力损耗造成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a-1); t  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5.7.1 施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 假定施用肥料引起的N2O排放全部发生在施用当年。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14)   (15)   (16) 式中:      第t年时,活动边界内施肥造成的N2O直接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扣除以NH3和NOx形式挥发的N以外,第t年合成氮肥施用量,t-N;    扣除以NH3和NOx形式挥发的N以外,第t年有机氮肥施用量,t-N;    肥料的N2O排放因子,tN2O-N/施入的t-N;    N2O的增温潜势,298;    第t年时,合成氮肥施用量,单位为吨(t);    第t年时,有机肥施用量,单位为吨(t);    合成氮肥类型i的含氮量,t-N/t    有机肥类型i的含氮量,t-N/t    合成氮肥以NH3和NOx形式挥发的比例,默认值为0.1;    有机肥以NH3和NOx形式挥发的比例,默认值为0.2; i  合成氮肥类型; j  有机肥类型。 5.7.2 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 根据经济林栽培活动中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根据机械设备的类型,记录各种活动的耗电量、耗油种类和耗油量,采用公式(17)~(19)计算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17)   (18)   (19) 式中:      第t年,使用机械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使用机械产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使用机械电力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使用机械类型l时消耗的燃料类型k的量,重量或者体积;    燃料类型k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碳每消耗的燃料类型k的量(tCO2/GJ);    燃料类型k的净热值,GJ/重量或体积;    电力排放因子,kg CO2·kWh-1    第t年,机械使用的耗电量,kWh    将kg转换成t的常数 k  燃料类型; K  使用的燃料类型数量; l  机械类型; L  机械类型数量。 5.7.3 森林火灾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 森林火灾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采用公式(20)。   (20)     式中:      第t年时,活动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项目第i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ha);    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tL年)第i层的林木地上生物量,如果只是发生地表火,即林木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烧,则BTREE,i,t设定为0,单位为吨生物量每公顷(t d.m·ha-1);    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tL年)第i层的灌木地上生物量,如果只是发生地表火,即林木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烧,则BTREE,i,t设定为0,单位为吨生物量每公顷(t d.m·ha-1);    项目第i层的燃烧指数(针对每个植被类型),单位无量纲;    项目第i层的CH4排放指数,单位为g CH4·(kg燃烧的干物质d.m.)-1;    项目第i层的N2O排放指数,单位为g N2O·(kg 燃烧的干物质d.m.)-1;    CH4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CH4转换成CO2当量,缺省值为25;    N2O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N2O转换成CO2当量,缺省值为298; i  1,2,3…,项目第i碳层,根据第tL年核查时的分层确定; t  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0.001  将kg转换成t的常数。 碳汇量计量 经济林栽培活动碳汇量计量按公式(21)计算。   (21) 式中:      第t年时,活动边界内的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第i碳层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边界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第t年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 t  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6 监测方法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为每3-10年一次,监测应在采伐收获前进行。 监测样地设置 6.2.1 样地数量 样地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样地数量根据分层和各层面积确定,具体参见LY/T 3317—2022; b)每个碳层的样地数量至少3个。 6.2.2 样地规格 样地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样地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b)样地大小为0.02hm2~0.06hm2。 6.2.3 样地设置 样地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各碳层样地的空间分配采用系统布点的布设方案; b)样地边缘应离地块边界至少10m以上; c)样地的四个角采用GPS或罗盘仪引线定位,埋设地下标桩; d)固定样地复位率需达100%,检尺样木复位率≥98%。 6.2.4 样地调查 样地调查应满足以下要求: a)调查样地内每株活立木和灌木的信息,记录胸径、林龄、基径、冠幅等信息。 b)每木调查具体方法参见GB/T 26424。 c)通过实地采样,测定并记录样地内土壤容重、含碳量等信息。 d)土壤采样调查具体方法参见GB/T 36197。 e)根据不同碳层内各样地计算结果,取平均值得到该碳层林木和土壤的基本信息,以此作为碳计量及后续监测的依据。 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测算方法 乔木、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土壤有机质碳储量测算方法参见附录D。 精度控制 本文件仅要求对乔木和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精度进行控制,要求在90%可靠性水平下,达到90%的精度。如果不确定性U>10%,可增加监测样地数量或估算碳储量变化时予以扣减,扣减方法见公式(22)、公式(23)。   (22)   (23) 式中:      在前次监测时间t1和后次监测时间t2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    扣减率,单位为百分比(%); t  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

Economic Forest Carbo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ical Guide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9-05
实施
2023-09-05

第一条 为规范海南黄花梨树种养交易过程的养护管理行为,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东方市海南黄花梨树种养交易制度集成创新总体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南黄花梨树养护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林木管理,是指林木管理公司和海南黄花梨树所有权人按照海南黄花梨树委托管护协议的约定,对海南黄花梨树进行养护、管理等活动,维护管理区域内的相关秩序,直至海南黄花梨树成材。 第三条 海南黄花梨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依据《东方市海南黄花梨树种养交易物业管理规范》对本市内的林木物业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林木管理区域根据认购树木所处的种植区域划定,一个林木管理区域只能由一个林木管理公司进行管护服务。

Dongfang City Hainan Huanghuali Forest Management Company Management Measures

ICS
01.020
CCS
A023
发布
2023-08-22
实施
2023-08-22

本标准规定了东方市海南黄花梨种养交易中交易标的—活立木的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伐更新、安全防护、森林防火、档案管理等物业管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东方市海南黄花梨种养交易中认购林和活立木单株的物业管理。

Property management standard of Dalbergia odorifera in Dongfang,Hainan

ICS
01.020
CCS
A023
发布
2023-08-22
实施
2023-08-22

4 生态修复原则 生态优先,整体保护 突出红树林生态与服务功能,全面加强保护,维护红树林生境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角度实施整体保护。 尊重自然,科学修复 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科学评估确定造林区,采用自然恢复为主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优先选用乡土抗低温红树植物物种,禁止使用外来物种,避免使用大规模地形改造和客土引入。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根据各个区域自然条件和土地使用现状,首先在红树林宜林地内开展修复,逐步扩大到其他适宜恢复和重建区域。 分级负责,长效管护 明确红树林保护修复责任,基于红树林生长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在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做好抚育管护、延长管护期限、加大管护力度,确保生态修复成效。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ngro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gainst low temperature

ICS
65.020.40
CCS
A023
发布
2023-07-20
实施
2023-07-20

本文件规定了调查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古树地上环境整治、地下复壮措施、树体修复、有害生物防治、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tection and rejuvenation of ancient Ginkgo(Ginkgo biloba L.)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4-28
实施
2023-05-01

本文件规定了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节水灌溉原则、灌溉设施、灌溉方法、灌溉量、灌溉时期、灌溉时间、灌溉方式、灌溉区域等。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timber forests of poplar in Northern China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4-28
实施
2023-05-01

本文件规定了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用材林集约培育的栽培区划分、培育模式及产量指标、集约培育技术、检查验收以及营林经营档案等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silviculture of timber forest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4-28
实施
2023-05-01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养护、复壮及主要灾害预防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utine maintenance and rejuvenation of ancient and notable tree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4-28
实施
2023-05-01

本文件规定了黑杨有害生物主要防控对象、原则、措施、方法及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Code of practi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pests and diseases of Aigeiros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4-28
实施
2023-05-01

本文件规定了核桃低效园类型、郁闭园改造、劣质品种园改造、树势衰弱园改造等技术要求。

Code of practice for renovation of low-efficiency walnut orchard

ICS
65.020.01
CCS
A023
发布
2023-04-28
实施
2023-05-01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