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841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129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76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现场伤情评估要求 6现场急救要求

Requirement for assessment and first aid in confined spaces after disaster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25
实施
2024-02-26

食管癌中医诊断、辨证、治疗、康复、调护和预防建议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TCM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23
实施
2024-01-23

    “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是由临床医生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出的一种针对风湿与疼痛类疾病的系统性综合治疗技术。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的科室、病种、地域、受众广泛,为明确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临床应用的使用方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项目在全面检索、遴选、综合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已发表的474篇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全国128名医生、6000名患者应用情况的调研结果,结合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专家组临床经验,制定完成本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提供参考。本文件规定了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操作方法、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预防处理原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使用者为应用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治疗风湿与疼痛类疾病的医生。

Chinese Medic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riple Sequential Therapy for Rheumatism and Pain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治疗模式之一。研究表明,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融合现代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及方法针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疾病管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本文件规定了腹膜透析中医慢病管理基本要求、流程、内容和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用于指导和规范腹膜透析中医健康管理技术;部分中医操作(如艾灸、沐足等)可适用于居家进行。本文件的使用者为从事腹膜透析中医慢病管理的专业人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with Chinese Medicine — peritoneal dialysi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本文件规定了在研究者发起的抗肿瘤体细胞临床研究中细胞制剂的分类、细胞制剂制备、细胞制剂质量控制要求、细胞制剂的临床前研究、细胞制剂的放行质量控制要求、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及不合格和剩余细胞制剂的处理。

Specification of antitumor somatic cell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for 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s

ICS
11.10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5-01

      目前全球接受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已超过 27.2 万,约占全球透析总 人数的 11%。我国的 PD 患者已超过 12 万,成为全球 PD 患者最多的国家。PD 的主要特点是可居家操作、成本低、占用医疗资源少,但需要患者自行操作,对患者自我管理要求较高,尤其是腹膜透析导管连接腹腔,若护理不善容易导致导管相关并发症,国外研究表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 PD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有接近 16%的患者退出 PD 或者死亡由 PDAP 直接引起,而导管出口处感染是腹膜炎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规范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因出口感染导致的腹膜炎、导管拔除甚至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透析年限。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以扶正祛邪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药干预管理 PD 患者,对防治 PD相关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周期具有明确疗效。本文件通过制订腹膜透析导管居家管理规范,标准化、系统化腹膜透析导管的护理,为培训腹膜透析人员及腹膜透析患者提供参考,以期协助推广 PD 治疗,达到降低 PD 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 PD 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文件适用于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需要居家导管管理的患者。

Home car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s using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耳郭作为人体的一个微系统,可反映人体的健康信息,既能诊断治疗疾病,也能用于养生保健。耳穴疗法对疾病的适应范围较广,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科上百种常见病及疑难病症。按摩耳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理脏腑、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功效。对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症状,耳部按摩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调整阴阳平衡,帮助人体恢复正常机能。本文件规定了耳穴养生保健操的术语和定义、准备工作、操作方法及功效、注意事项及禁忌。        本文件适用于专业人士进行耳穴养生保健操的教学、健康宣教、社会普及与技术示范等。

Chinese Medic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uricular acupoint health preservation exercise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慢性呼吸衰竭对应祖国医学的“肺衰”“肺痿”“喘证”等病名。此类肺病应以“发时疏风宣肺,平时固本培元”为治则,倡导寓调于补、调补兼施。家庭中医膳食治疗无疑是实践该理念不可或缺的环节。系列研究表明,基于辨证的中医膳食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营养状态,还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对肺康复等治疗亦有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但不合理的营养治疗不仅会增加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胃肠道负担,也会有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本文件规定了岭南地区慢性呼吸衰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常见的中医证型、膳食治疗原则、中医膳食推荐、中医膳食管理体系、营养评估和监测、中医膳食宣教、患者依从性管理方面的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岭南地区从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照护的医护人员指导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及其亲友实施家庭中医膳食治疗时使用。在此,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不包括未成年人、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BMI≥32.5kg/m2的肥胖人群、有肠内营养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岭南饮食的患者、病情加重需住院的患者。

Chinese medicine guidelines for healthy diet for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in Lingnan Area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卒中是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症候群,包含脑卒中、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种亚型。其中急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致死/致残率达34.5%~37.1%,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受经济、医疗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会回归家庭、社会,由于缺乏相关的居家康复护理知识及有效的医疗护理和行为监管,患者出院后易出现负性情绪及行为,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甚至出现疗效衰退现象。研究指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科学的延续性居家护理是纠正其不良情绪和行为、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本文件规定了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医护人员上门开展中医居家护理服务的原则、目标、要求、流程、内容和服务质量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用于指导和规范医护人员上门开展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中医居家护理服务。

Specific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me Care Services for Stroke Patient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中医在防治乳腺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独特的外治法优势。对于不愿或不方便服药者,中医外治法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确切的疗效给患者提供了更便利的选择。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改善乳腺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国内外缺少早期乳腺癌的中医外治法指南。本指南是在临床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早期乳腺癌的不同分期常见不良反应,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的外治法指南。本文件规定了早期乳腺癌(乳岩)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的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和疗效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乳腺科、中医科、普外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使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herapy guidelines for adverse reactions of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Ru Yan disease)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本文件是在临床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指南和中医特色优势治疗方法,从病症结合和辨证施治角度规范该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为临床、科研提供科学可靠的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依据,以提高该病治疗的规范程度和临床疗效,并不断的根据临床研究情况加以修订完善,以适应实际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和更高的生活质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从病症结合和辨证施治角度,在明确现代医学诊断基础上规范中医辨证、治疗,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变化;2.治疗上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诊治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的要点,以提高疾病认识,规范治疗方案。本文件提出了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的术语和定义、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和中西医治则治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对乳房切除术 后淋巴水肿综合征中西医综合诊疗。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ymphedema syndrome after mastectomy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中医药疗法在预防肥胖方面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从中医治未病预防和干预肥胖角度出发,总结了饮食、运动、生活起居、情志等摄生之道,形成了中药、针灸、拔罐、耳穴疗法等多种外治方法。中医学的学科思维方式、辨证论治体系、丰富灵活的干预手段在减肥方面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们可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长期坚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减重效果,也能收获身心的健康。本文件提供了有关肥胖的术语及辨识、影响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评判标准、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荐以及中医药干预建议等。       本文件适用于超重/肥胖人群以及追求形体健美、养生保健人群的管理。

Chinese Medicin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diseases —health promotion for obesity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围手术期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中医药具有独到疗效,治 疗方法包括内服中药、针灸、外治疗法等。但是目前国内外均缺乏规范的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 快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规范,影响术后快速康复。因此科学、系统、规范的中医药干预术后胃肠 功能快速康复的规范亟待建立,这是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因此,研究制订系统科学、 可以量化的妇科术后胃肠功能快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规范,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开展科学研究与 开发新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件规定了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快速康复的中医干预措施,其他腹部手术亦可参考本文件条目实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妇科相关医生,为妇科住院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中医药干预 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提供参考和依据

Guideline for enhanced gastrointestinal recovery after gynecological surgery using Chinese Medicine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综合防治措施 3 4.1  防治原则 3 4.2  农业防治措施 3 4.3  物理防治措施 3 4.4  生物防治措施 4 4.5  化学防治措施 4 5  具体药材标准制定要素及要求 4 附录A(资料性) 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69号) 5 附录B(规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中草药禁用农药品种名单 6 附录C(规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禁用农药品种名单 7 附录D(规范性) 具体中药材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包含的要素及撰写要求 8 参考文献 9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diseases of plant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 General principle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5
实施
2024-03-15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抑郁焦虑评估方法 6 MSIMI 评估方法  7 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方法  8 谵妄评估方法  9 临床诊断 10 临床治疗  附录A(资料性) PHQ-2  附录B(资料性) PHQ-9  附录C(资料性) HAMD  附录D(资料性) GAD-7 附录E(资料性) HAMA 附录F(资料性) AIS 附录G(资料性) MMSE 附录H(资料性) MoCA  附录I(资料性) 4AT  附录J(资料性) CAM  附录K(资料性) 3D-CAM  附录L(资料性) CAM-ICU  附录M(资料性) 冠心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附录N(资料性) 各类型冠心病治疗的内容  附录O(资料性) 抗抑郁焦虑药分类及相关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Guidelines for cognitiv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12
实施
2024-01-12

本文件规定了鼻肠管的电磁导航置管总体要求、设备和材料要求及置管流程,适用于鼻肠管的电磁导航置管操作,不适用于3岁及以下婴幼儿的鼻肠管电磁导航置管。

Standards for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of nasointestinal tube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08
实施
2024-01-08

本标准规定了宫腔粘连规范的诊断和治疗管理的整体规范标准。宫腔粘连多学科诊疗包括且不限于妇科、生殖遗传医学、中医、影像学、信息化学科等和其它学科。效能评估包括诊断效能评估和治疗效能评估,诊断效能评估方面包括且不限于临床初步诊断(病史和体征)、影像学诊断(3-D 彩色超声等)及 AI 技术应用,必要时选择宫腔镜检查(非首选项目);治疗效能评估方面包括且不限于手术治疗(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导航、手术安全检测、应用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等)、中西医药物和其它治疗(药物治疗、防复发的各种疗法)等等。另外还有诊疗相关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等的效能评估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08
实施
2024-01-08

本标准规定了宫颈癌细胞学检查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的具体研究及评价方法和指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Cervical Cancer Cell Biological Examination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05
实施
2024-01-05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人员配备 5 基本设备 6 场地配置  7 服务要求  8 疫苗管理要求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adult vaccination institutions

ICS
11.020
CCS
Q841
发布
2024-01-01
实施
2024-02-01

医疗健康个人信息服务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等数据处理活动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技术措施。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s

ICS
35.240.99
CCS
Q841
发布
2023-12-30
实施
2023-12-30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