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don't have to be afraid of what you are.

纵观博士的课题研究,无外乎下面八个环节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23 10:07:21/ 个人分类:课题研究

一、博士课题研究

    纵观博士的课题研究,无外乎下面八个环节,这些环节又可以归纳为对IDEA的不同处理阶段。IDEA是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构想,包含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科学假说(即预期结论)。课题研究主要围绕IDEA进行,即:

1.                  科技文献的检索,即相关领域现有IDEA的检索(检);

2.                  科技文献的阅读,即相关领域现有IDEA的学习(读);

3.                  选题与创新点的构思,即原创IDEA的形成(想);

4.                  课题的研究工作,即原创IDEA的验证和实现(做);

5.                  科技论文的撰写,即原创IDEA的书面表达(写);

6.                  目标期刊选择与投稿,即原创IDEA发表载体的选择(投);

7.                  文章的修回,即原创IDEA的补充、修正及其表达的修改(改);

8.                  研究成果的转化,即原创IDEA的推广和应用(用)。

    博士的课题研究就是以上8个环节的顺序和反复执行,其中就科研方法特别是科技论文的写作环节需要很多规律性的技巧和经验。掌握科研中的各种经验,可以在付 诸努力的前提下事半功倍。但就本质而言,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活动,要求实践者孜孜以求,坚韧不拔。没有充足的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但走进崇 尚经验的误区缺乏实干,最终也是竹篮打水。科研上的苦,只有亲自尝过的人才深有体会,这是任何经验都不能替代的。

    很多国际知名大学,关于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课程相对国内要系统和集中,都有Research Method相关的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一般内容涉及科技文献的阅读,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科学研究的道德和伦理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等。这是自出国以 来我感受到的一点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差异,国外更强调直接对如何从事科研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国内则相对更加重视实践,很多实用经验都来源于实验室内同 学之间的口传心授。

    在这里,我介绍一些自己联合培养至今学习和积累的微薄经验,特别结合一些与国内相区别的情况,希望对大家的课题研究有所促进和帮助。

1.      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检索甚至比阅读更重要。只有深入全面的检索才能找到最有价值的文献,使阅读后的收获最大。传统的做学问讲究博闻强识,强调把知识牢记 在脑海里,厚积博发。如今面临纷至沓来的大量信息和知识,应当提倡“博检强索”,一个有知识的人不再是单纯牢记知识本身,而是懂得如何最快、最准地去获得 有用信息。推而广之,利用Google和Baidu等通用搜索引擎中获得有用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文献 检索应该贯穿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开题时检索的查新结论,在结题时可能已经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了。研究过程中的跟踪检索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Alert功能 实现。

2.      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误区。文献读得越多,似乎收获应该越大。但实际上我们阅读文献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文件检索应该力求在“查得全”的基础上去粗 取精,准确定位重要文献,而不是简单地“查得多”。检索时应该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认真阅读引文信息,确定该文献是否需要下载和阅读全文。不加分析和判断 地大量下载文献,可能导致机械下载的坏习惯而不能自拔。文献是用来阅读的,不是用来下载和存储的。在自己计算机中大量存储网络中存在的资源而不及时利用, 实在不是聪明之举。

3.      阅读文献的几种境界。

    一头雾水: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还不能全面理解,处在刚刚进入课题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以阅读经典论文和综述、专著为主,积累该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

    望洋兴叹: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对其研究目标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实现不由得发出赞叹,觉得难以望其项背,还不能做出自己对文章研究工作的全面评价,这个阶段应该集中精力精读关于具体研究方法的文献。

    豁然开朗:自己形成了一些相对朦胧的IDEA,发现文献详细报道了相关方面的工作,这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独立创新的能力,可以着手构思自己的IDEA。

     捶胸顿足:自己已经形成了明确的IDEA,研究工作即将或已经开始,检索到的最新文献已经对该IDEA进行了报道,自己的研 究工作被同行超前完成,课题研究的遗憾莫过于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学术竞争的“残酷性”:有时候,学术竞争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只 能另辟蹊径。学术竞争,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国外很多博士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学术竞争意识,非常重视争先报道自己的研究工作。

    灵光一闪:读别人的文献,知其不足,突发奇想,或移花接木……终于形成了原创的IDEA,这种兴奋足以持续整个研究过程,直至在IDEA的实现中遇到棘手的问题……

4.      精读文献,寻找突破。对关键文献应该进行多次和反复的精读,温故而知新,多次精读的目标也应该渐进变化:精读全文,分析仿真和实验细节,掌握研究方法; 精读理论,分析文章的假设和近似前提,确定其结论的适用条件;精读实验结果和理论解释,寻找文章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如没有被研究的特殊情况和没有 被充分解释的特殊现象,凝练自己的IDEA;最后通读语言,积累好的英语词句和表达方式。

5.      泛读文献,积累知识,激发灵感。对相关研究方向文献的泛读应当成为一种科研习惯,长期坚持。在泛读过程中,心情相对放松,思维发散性受到的限制较小,一 些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会激发灵感,一旦有了灵感,可以首先不考虑实际的技术限制,尽可能深化积极思考的深度,任凭发散的思维信马由缰,让智慧的洪流一泻千 里,并注意随时记录思考的火花。待火热的发散思维冷却以后,再踏踏实实地分析IDEA的可行性。根据自己思维的状态做最应该做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此 外,泛读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强化记忆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在文字形式上主要是名词性短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主观技术判断能力,既不经过文 献检索,初步判断一个课题是否被研究过,有几种研究方法等等。

6.      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和信息资源为选题提供参考。选题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文摘数据库(如ISI 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在刚刚进入一个课题的时候,它可以给选题提供某一方向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机构,知名研究人员和相关学 术期刊、会议等重要信息。此外,各国的科学基金项目,往往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切实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可以为选题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世界知名大学和 学者的网站都包含在研项目的详细介绍,经常浏览这些信息也是了解国际范围内学科发展前沿的重要方式。
7.      参考文献的引用要全面严谨,滴水不漏。国际知名期刊主编在交流中指出很多中国学生的文章中引用参考文献不够严谨。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全面反映相关领域内 所有研究人员的工作,文献综述的公允可以作为对作者在本领域学术权威性,甚至是对其工作独创性的重要证明。不论因为故意还是大意遗漏对重要文献的引用,都 会使编辑和审稿人主观上对作者工作的创新性和严谨性产生怀疑。

8.      参考文献的引用在全面的基础上可以有所选择。报道某项工作的文献不只一篇时,作为非论据性质的引用文献(即用以报道研究现状,而非直接支持文中内容), 除应该选择最新文献以外,还应当选择影响因子较高期刊的论文。参考文献的平均影响因子,最好高于投稿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

9.      论文撰写、投稿中的学术信用问题。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日趋严格和严厉。一旦界定为一镐多投或剽窃等不端行为,期刊的出版机构会将文章 作者甚至所在研究机构的直属部门列入不良记录的数据库(俗称黑名单),会在学术界造成恶劣影响。国外的很多高校非常重视对博士研究生学术信用方面的教育、 指导和监督。虽然目前已经有检验论文独创性的应用软件,我们还是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对待,避免由于重视不够或者处理不当所造成的“非故意”学术不端行 为。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同学认为只有“引而不注”才是剽窃,只要标注参考文献,就可以完全避免剽窃。事实上,引用他人论文内容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复述,不用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甚至自己)出版论文的词句,也会被认定是剽窃行为。

10.  论文撰写、投稿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在论文中需要引用他人文章的图表等不能修改或复述的内容,除了须征得原作者(通常是通讯作者)的书面同意以 外,还应当得到引用文献出版发行机构的授权,通常该方面的联系工作可以由投稿期刊的出版发行部门协助完成,但作者有义务提供详细的引用信息和必要说明。此 外,作者单位应该标注完成研究工作时所在的单位,这个界定涉及研究机构版权归属的问题,研究工作涉及国际合作时,需要注意。

11.  编辑和审稿人可能通过论文细节主观评估作者的学术水平。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在避免接收结论不严谨、不正确甚至造假的投稿方面,有很大的工作压 力。对和现有理论差异性突出特别是“阴性”的结论,经常在主观上首先怀疑其真实性,需要作者在文章中将自己的结论和研究过程的可信度论证充分。这种情况 下,编辑和审稿人对文章可信度的判断可能决定于:作者中是否有行业内知名学者,作者中是否有向该期刊长期投稿的经历。除去以上情况,编辑还会通过文章本身 的细节评估作者的学术水平,从而判断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编辑和审稿人有理由认为:学术水平高的研究人员应该阅读了大量论文,英语写作应该达到一定 水平,特别是熟悉科技论文中的写作规范,以上细节如果出现明显疏漏,有可能被怀疑作者自身水平和工作态度,对于审稿非常不利。因在文章中的细节发生低级错 误导致审稿人怀疑其报道真实性而拒稿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要在各种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体现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

12.  投稿期刊的选择。期刊选择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在影响力大的期刊中报道自己的研究工作,同时尽可能使自己的文章被同行参考和引用。首先是期刊内容 相关性的选择。应该仔细阅读期刊说明中的办刊宗旨和潜在读者群(通常和一定的学科、研究属性或应用背景相联系),明确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意义和期刊的报道目 标是否一致。作出以上判断需要把握自己研究工作的属性,考虑好研究成果促进哪个学科的发展,在哪个领域产生了新的知识等等。由于内容与办刊宗旨不匹配而被 拒收的文章占退稿比例的3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文章与目标期刊匹配不充分,文章也可能被接收,但由于不是发表在最合适的期刊中,可能限制同行对文 章的关注,影响引用。其次,期刊层次和类型的选择:通常创新性非常突出的工作在取得关键性结论以后可以以快报Letters的方式进行报道,对于 Journal应该尽量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在长期的科研和投稿中,如果研究方向相对固定,应该建立自己的常用期刊库:可以选择三至四个影响因子梯度分 布的期刊作为主要的投稿目标,(两个Letters和两个Journal较合理),而不是面向若干出版机构的多个期刊“四处游击”,这样的好处是利于熟悉 投稿程序,不断总结经验,同时积累自己的学术信用。

13.  投稿准备过程中,学术性Cover Letter的撰写也是一种特殊的科技写作。Cover Letter是投稿文章的画外音,可以向编辑说明文章的研究意义,IDEA的来源,研究工作进程和持续时间等等,是一次自由、客观,全面介绍自己文章相关 研究工作的难得机会。依靠投稿文章本身,这些学术背景的信息无法表达。如果相关研究工作已发表过论文,还应说明相比较改进的地方和创新之处。如果有报道与 自己的工作较为接近,最好比较说明其中的区别。充实得体的Cover Letter应该包涵必要的学术内容,为编辑和审稿人对文章的评审提供重要参考。一篇拟投稿的科技论文,要求有一个在学术内容上与之对应的Cover Letter,而不应仅仅是形式上的一般原创性声明。

14.  关于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意义主要在于交流最新的研究思想,特别是对学科发展乃至某一具体问题的展望,而非全面翔实的研究成果,因此会议论文不 同于期刊论文要有完整的工作和结论,并经过严格的审稿。参加会议应该以交流和学习为第一目的,会议论文的发表仅仅是交流研究思想的方式。国外的高校相对重 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将其视为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环节。参加会议可以建立和行业内知名专家的长期联系,了解同行们未详细报道之前的研究思路,这些对 于启发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获得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应该积极准备,了解与会知名学者的情况,交流学习,满载而归。

15.  研究成果的推广。在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特别是发表了高水平论文以后,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应该甚至有义务申请国家或省部级的基金项目。利用国家的 支持深化研究成果,争取在国际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将自己有意义的工作方向申请和转化为国家项目,是对该领域内其他研究人员的权威建议,也是提高我国科 研立项前瞻性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举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正所谓“言易行难”,课题研究工作成果的取得,最终还要归结为辛勤和汗水,千回百转,百折不挠,一如既往,义无反顾的不懈努力。

二、博士的能力及其评价

    博士能力的评价标志是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学术论文。

    国际知名大学和公司企业都将课题成果,特别是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作为评价博士研究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博士的课题研究是长达3-5年博士生涯的中心任 务,足以全面考察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信心和自制力,进入一个新领域的适应和创造能力。即便毕业以后不搞学术,不做科研,但是攻读 期间一定要力求做一名优秀的博士,做一天和尚就要撞响一天钟,博士本职工作完成得好,也是一个人能力和素质最好的证明!当然,和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博士课 题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有时候这些影响甚至还是决定性的,但是,又有哪一件事情完全单因素地由我们自己控制和决定呢?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课题成 果单薄,也不能作为辨解自己能力的借口,过分强调一些所谓不能改变的原因,也会间接证明一个人在大事面前不会选择和把握。与其抱怨外界因素,还不如坚定信 念:只要具备了成功的因素,就一定会成功,命运也阻止不了前进的脚步!锥处囊中,其锋必现。

    长达3-5年的博士生涯,我们除了得到了博士学位,究竟还获得了什么?毕业以后,除了专业上的学术造诣,学习是我们的本领,思考是我们的绝招!武士靠动手破敌,辨士靠动嘴服人,博士靠动脑立世。终身学习和思考,这就是博士的生活方式。

三、博士的追求

    “抬头问苍天,我欲何往?低头问大地,路在何方?”

    “天上无门,门在心中;地上无路,路在脚下。”

    你可能不是因为志存高远,胸怀远大而走上了攻读博士的科研道路,但是踏上了这条路,你就注定不能甘于平凡,注定要追逐辉煌!因为,博士是一个国家在学术未 来意义上的代表,甚至决定一个国的家发展前途。博士,应该敢想,需要能干。思想在云端,行走在路上,既要志存高远,也要吃苦耐劳。博士,应当追求学术的光 荣与荣耀。为中国的学术而呐喊助威,我们理不容拒;为科学的辉煌而拼搏奋斗,我们义不容辞!

TAG: 博士课题研究环节

OSRCC_REE 引用 删除 OSRCC_REE   /   2010-02-23 15:00:46
写的好,收藏!
dxkuii 引用 删除 dxkuii   /   2010-02-23 14:55:27
多谢楼主的分享啊 辛苦!
uytdo 引用 删除 uytdo   /   2010-02-23 14:09:15
写的不错,支持一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