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研究生自主创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09 15:22:13/ 个人分类:情绪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国家要创新,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又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张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都伴随着教育质量不同程度的下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决定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研究生总体水平的迫切要求。

  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生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重点阐述了提升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途径。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在2002年10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上,与会代表对当前我国研究生队伍的总体评价是创新能力不强。具体体现在:

  首先,原创性成果稀少。

  大部分研究生仍停留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状态中,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所授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倾向于将相关文献上前人现成的思想和结论,简单的加工、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很少有研究生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做出原创的成果。一篇原创性的论文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比一百篇相似的论文给社会带来的价值要高很多。

  其次,学术论文数量相对不多。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逐年上升,但是所出成果的数量却与之不成比例。有些大学的研究生学制年限由3年变成了2年,与此同时,对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论文发表要求也作了相应变动,发表论文的数量由2篇变为1篇,个别学校甚至不作要求,无形中对研究生的培养放宽了要求,导致学生在修完学分后就急于写毕业论文和就业,缺乏相应的搜集文献资料、进行真正研究的过程,导致其思路狭窄,思维不开阔,对学科前沿知之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最后,学术成果质量不高。

  据统计,我国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外研究生相比,都差很远。1998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发表 SCI论文数量分别为970篇和528篇;而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分别为8158篇和5751篇。从1993~2003年,美国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 12~31,而我国只有2.9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5]。

  二、造成现状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复杂,求学目的迥异,个人学术观差异等诸多因素造成研究生整体创新水平的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下降是各高校专注于学生“量”的需求而忽略“质”的保证的直接结果。随着我国在研究生招生中实行扩招政策以来,研究生的总数激增。这对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有重大意义,能快速培养我国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是我们不得不冷静地面对研究生整体生源质量下降的局面。有些学生为了考研,在大学本科期间仅仅专攻几门考试课程,从而忽略了对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根本谈不上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有些跨专业考生,只学习一两门考研的专业课就攻读研究生,基础知识相当薄弱。

  其次,评价体制不完善。评价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现行的研究生评价机制实际上仍然是以考试成绩和学分作为主要依据,严重忽视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另一方面,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使得个别研究生在读研阶段,缺乏创新意识,加之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体制的不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急功近利,无心求学,滋生不良学术心理,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频繁发生。

  再次,研究动机不纯,混学思想充斥头脑。我们不能否认有一批研究生对读研持有严重功利化的心态,企图以博士、硕士文凭为跳板,谋得好职位,获得高收入,赢得好名誉。他们对寒窗之下坐冷板凳的学术研究嗤之以鼻,从入学考试到毕业论文,搞权学交易、钱学交易,请人代劳。自己从来不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他们在学术上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窜改科研数据;实践中以枪手代写论文、论文一稿多投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学术风气每况愈下、学术道德水平低下的残酷现实。在这种浮躁的学风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无疑是纸上谈兵。

  最后,缺乏真正研究的条件和土壤。一方面,有些学生不喜欢参加社团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缺少参与学术活动的讨论与交流。离开了实践的研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也很难出成果;另一方面,有些专业偏理论研究,导师科研项目奇缺,学生很少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从而也就缺少开发创造力的土壤。

  三、开发创造力,提升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针对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现状,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端正动机,培养兴趣,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朱清时院士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文中指出[5]:人的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记忆力外,创新素质至关重要。他指出,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好奇心和兴趣;直觉和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人文素质和文化传统。而兴趣不足是创新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有幸接受高学历教育,是我们每一位研究生的幸运。但是读研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利用在校的时间和一切学习机会,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创造力往往来自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爱。爱因斯坦对于物理的兴趣是从他五岁时开始的,当时他生病了,整日躺在床上,父亲给他买了一件礼物------一只小型的磁石指南针。于是,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爱因斯坦躺在床上,完全被那个始终指北的小针给吸引住了。多年以后,在他将近七十岁时还回忆道:“这个经历给了我很深很持久的印象。有些东西已经扎根在心底深处隐藏起来了。”同时,从最初对做某事的喜爱,能衍生出另一个重要品质:持久力。有了持久力,当工作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都能坚持不懈。从某种程度而言,强大的热情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2、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研究生教育被公认为美国教育的精华[10],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当今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属第一位,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发达的研究生教育。而美国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强调文理渗透,增设跨学科课程。他们很少采用制式教材,更重视写出有自己创新性的研究专著,教授们一般是给每门课开列一大堆文献目录,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阅读原著。研究生每选一门课,就意味着每星期要读几百页文献,还要找出问题拿到课上去讨论。

  特里萨·安贝丽提出[1]: “创新犹如焖烧东西,焖烧时必须加入三种基本调料才能烧出美味的佳肴,创新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便是在特定的领域具有本领和专长,正如蔬菜或肉制品是焖烧时必不可少的成分。西南石油大学熊志坚教授提出:“没有所谓的专家,专家只是对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一定已经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首先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然后才能有所创新。然而现如今国内不少研究生并未把目光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而是关注于老师科研项目的多少。其实,有些导师的某些课题,只是工作量大而含金量并不高的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耗时耗力,对提高能力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3、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助研,助教和助管与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积极

  参加“三助”和社会实践,在助研过程中,能够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助管和社会实践中,能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交际能力;在助教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理论组织与表达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创新的直接动力。

  学术交流不仅指参加国外、校外的各种学术会议、论坛、讲座,也包括本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课题组以及课题组内部的各种交流。研究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一方面可以及时跟踪和掌握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最新科研成果及时予以消化和吸收,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交际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锻炼研究生信息检索、论文撰写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信念,使得他们的创新技巧、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品质同时得到提高。

  4、 创新科学方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跨越和重要发现都与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密切相关。早在80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10]: “昔日所教授者,如理化、历史、地理等课,皆为前人之研究成果,言进程及方法者极少,今当注意方法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创新方法重视不够,很少有人专门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本学科的科学方法展开探讨。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印证了思维方法的创新对创新的重要影响。如: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电子束替代光波进行显微的设想,导致了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从而使放大率比原来光学显微镜扩大了数百倍,彻底解决了材料、化工等科学在微观研究领域放大率不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纳米技术的兴起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手段,这引发了材料、电子、能源等许多领域科技的革命性变革。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所指出,“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前进的”。

  5、 张扬个性,善于独立思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行为通常产生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范围内。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说过[1]: “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进行创新,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某人具有创造性精神,而应指明他是在某个领域中具有这样的精神。每个人总是会在某方面具备这样的精神。每个人总是会在某方面体现创造性精神。”当然,每个人并不是在任何领域都能发挥创造能力。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7]。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都是各具智能特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研究生应该学会独立思维,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思维的独立性是个体独立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不可能有创见。

  开发创造力的最好方法不仅要保证个体独立发展,同时也要保障学术自由。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可以对研究生产生熏陶与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使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深刻,这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与前提。纵观世界上的著名大学,都具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学术民主、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主导办学理念[2]。不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不局限于导师的指导,让自己的思维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利用有效的创造性的思维技巧,突破限制,做出超乎寻常的举措,这是提高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此外,提升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还需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评价机制。学校要严把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入学关,专业课采用统一命题,同时加大面试权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同步考核与淘汰制相结合的机制,淘汰不合培养要求的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实行科学化管理,评审小组邀请外校专家参与;学生答辩采用匿名制,不报导师姓名,避免“人情风”。

  研究生是我国的宝贵人才资源,研究生培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关注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多角度反思,使研究生的培养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


TAG: 研究生自主创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