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仪器其他>碳纳米管的仪器其他

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

:我们更需要产生大师的土壤

刘忠范:我们更需要产生大师的土壤

在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的书橱里,有一张发黄的纸,上面有一句话:“研究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本身,因为过程中隐藏着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目标,这也是科学家们乐此不疲的奥秘。” 1993年,刘忠范从日本回国,刚刚30岁的他写下这句话,用来勉励自己要谨记科研的真谛。转眼20多年过去,刘忠范的办公室也已经换了几次,这张字条却一直跟着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刘老师有这样一句名言。 现在读来,这句话更有几分寓意。从当时到现在,中国科研的发展速度为世界所瞩目,国内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而与之相伴的,则是外界乃至科研人员本身对科研评价机制和体系的诟病,甚至无奈。 纳米,是刘忠范的一个标签,也是中国科研的一个缩影。1997年,刘忠范等牵头成立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开启我国的纳米时代。 以北大为例,“现在北大每年发表3000余篇......

......

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相关资料

学术干货|杀敌于“无形”—吸波材料专题之简介-微信文章-...

因此,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中,吸波材料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隐身吸波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雷达隐身原理、电磁波吸收原理、吸波材料的发展历程、...

真密度又名真实密度、骨架密度-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深圳先进院碳纳米管基三维结构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随着电子元器件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向着小型化、智能化和可穿戴方向发展,要求基于高密度电子封装的微纳器件须具...

真密度又名真实密度、骨架密度-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深圳先进院碳纳米管基三维结构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随着电子元器件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向着小型化、智能化和可穿戴方向发展,要求基于高密度电子封装的微纳器件须具...

PRL—徐至展小组—强场超快激光物理研究-资讯-分析测试百...

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规模化制备是揭示碳纳米管新奇物理特性,发展其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被认为是碳纳米管研究领域的“圣杯”。然而,如何精确识别和筛选原子尺度结...

XRD是什么-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石墨炔碳原子杂化类型 碳家族发展历程 碳具有sp3、sp2和sp种杂化态,通过不同杂化态可以形成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通过sp3杂化可以形成金刚石,通过sp3与sp2杂化...

光谱仪单位性能指标-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概述:随着软包装行业的飞速发展,薄膜材料因其多重优越性能在大输液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软包装大输液袋正在逐渐替代玻璃输液瓶。 在玻璃输液瓶近百年发...

最新测量表明质子质量比想象的轻-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研究人员基于自己发展的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LQMD)模型,对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和奇异粒子(K, ∧和Σ)进行了深...

延续摩尔定律,二维晶体管潜力如何?-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

目前最为可行的发展方式,是融合光学与半导体工艺,用半导体的思路做纳米级光元件。图片来源网络 单个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进化,直接了促成人类信息革命的爆发,拉...

标准|ISO9001认证纳入全球创新指数衡量指标-资讯-分析测试...

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认证认可在我国是“舶来品”。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致...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及特点-资讯-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灯的进化史,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的缩影,从原始 2019-09-25 10:03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超全面锂电材料常用表征技术及经典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过程当中,我...

碳纳米管的-仪器信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性能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然而,对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性能表征一直是困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技术研究和应该的主要障碍。目前,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测量方法是

S6000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华谱科仪倾情打造的一款国产液相色谱仪,具有更先进的色谱技术、更稳定的色谱性能、更可靠的客户使用、更灵活的仪器配置。

SMCI源是一种创新的GCMS软电离源,在PCI分析模式中,可使用有机溶剂来替代的可燃性反应气体,可准确取得准分子离子峰。

上用廉价的酒精、汽油或者生物燃料等作为碳源生长碳纳米管;系统封闭腔体不但保证必要的真空度,而且还可对基底进行加热。 相关产品: 1. 纳米颗粒制备系统; 2. ZnO纳米带制备系统; 3.

DESI成像技术通过将喷雾溶剂连接于毛细管上,施加一定的高电压,在氮气的辅助下形成带电喷雾液滴,轰击样品表面,带电溶剂和待分析物同时发生电析和解离,去溶剂化后,沿着传输毛细管进入质谱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