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李铭博士两日内Cell、Nature连发癌症研究成果

2016.1.25

  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由非常规的组织原位1类样先天淋巴细胞(ILC1ls)和1类先天样T细胞(ILTC1s)参与的一种癌症免疫监视机制。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21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免疫学家李铭(Ming O. Li)博士,这位学者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聚焦于正常的免疫系统如何在健康人体,以及疾病中发挥作用。近年在Nature、Science和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这篇Cell论文发表的头一天,李铭博士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布了另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活化型调节性T细胞 (aTreg)在抑制CD8+ T细胞反应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Foxo1失活是aTreg细胞迁移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可以通过在aTreg细胞中的微调激活Foxo信号通路来优先破坏肿瘤免疫耐受。

  早在1909年,Paul Ehrlich率先提出机体具有保护自身、抵抗癌变细胞的能力,建立了“肿瘤免疫”的概念。Macfarlane Burnet丰富了Thomas, L的理论,并创造了“免疫监视”一词,用于描述宿主阻止肿瘤发生的天然抵抗力,因而肿瘤发生的“免疫监视”理论正式被提出。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病率增高,而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两者互为因果,双方各因素的消长对肿瘤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理学系的教授Michael Karin就曾在Cell杂志上发表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炎症、癌症与免疫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肿瘤发生后,机体可透过免疫效应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一般认为,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力,但对病毒诱发的肿瘤,体液免疫亦发挥协同作用。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的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机体存在多种免疫监视机制,发挥其抗癌作用。这其中以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为重。但肿瘤仍能在人体生长,转移、复发,这显示肿瘤具有逃避免疫攻击的能力。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对于肿瘤细胞能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原因提出了多种假设和推测。

  例如,在2015年5月的Nature杂志上,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揭示出了一条多种癌症通用的免疫逃逸通道:肿瘤生成高水平的细胞内信使β -catenin,从而保护了自身免受免疫系统第一线抗癌武器——T细胞的攻击。

  在最新的Cell文章中李铭博士与同事们在癌基因诱导的小鼠癌症模型中证实,细胞转化触动了一种组织原位淋巴细胞反应。在早期的肿瘤中起源自先天T细胞受体(TCR)αβ和TCRγδ谱系的非循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发生了扩增。高水平表达 NK1.1、CD49a和CD103的这些细胞,与传统的NK细胞、T细胞和恒定型NKT(invariant NKT cell,iNKT)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特征。这些淋巴细胞的生成依赖于细胞因子IL-15,但不依赖于作为肿瘤浸润NK细胞分化必要条件的转录因子 Nfil3。IL-15缺陷可加速肿瘤生长,而Nfil3缺陷则无此效应。

  这些研究结果证实,细胞转化触发了由非传统的组织原位ILC1ls和ILTC1s参与的一种独特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