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龙关注医学研究伦理规范化建设

2011.4.11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龙上,与会院士专家认为“医学研究伦理学是科学与伦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重要领域”,他们呼吁要加强医学研究伦理学的规范化建设,“既要维护科学的利益,保护和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又要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随着生命医学研究步伐的日益加快,医学研究伦理的规范化运作显得日益紧迫并且更为重要。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沈铭贤在报告中披露,我国首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伦理规范》已进入卫生部的审批程序,不久后将正式出台。对于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科学家们还在探路。但在某些“专家”的建议下,急于治病的患者也想提前享用这一“未来技术”。于是,无所不能的干细胞临床医疗“各显神通”,危险和乱象接踵而来。虽然我国对于干细胞研究持鼓励态度,但目前所有试验仅限于研究范围,至今未对除造血干细胞之外的其他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发放通行证。

  受卫生部委托,沈铭贤和一批知名伦理学家于2009年至2010年对国内的干细胞治疗现状进行了调研。沈铭贤有些忧愁:现在“神奇的干细胞疗法”不断吸引着病患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小白鼠”。“眼下,一些机构开展的所谓‘干细胞疗法’,正处于科学与不科学、规范与不规范的‘灰色地带’。”

  “疯狂的干细胞”也受到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自然》、《经济学家》杂志对此先后发表评论,《自然·生物技术》还将这一现象称为“中国干细胞综合征”。

  沈铭贤介绍说,即将出台的《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伦理规范》将继续支持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并以严格区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为前提。也就是说,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属于研究范畴,不应向患者收费;临床应用则须经有关部门的行政审批。

  沈铭贤认为,严格区分研究与应用,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规范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肖氏反射弧技术找到了一个新通路,从科学探索角度看,也许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它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把伦理比作一座桥,有了这座桥,从研究到临床会顺畅许多;若没有这座桥,研究可能就到不了临床,或者要走冤枉路,甚至步入歧途。”沈铭贤表示,转化医学的兴起凸现了伦理规范的不可或缺性,让医学伦理研究成为每位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无法回避的问题。

  “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在科学与伦理之间寻求合理平衡,是医学伦理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与会院士专家建议在医学研究伦理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三点原则:创造良好的伦理环境,推动医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医学研究的伦理实践,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和法律约束;三是强化伦理意识,严格伦理规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