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寻找抗衰老的“金钥匙” 更加远离疾病

2013.11.13

  欧美国家有很好的衰老研究和资助机构,为研究提供基础保障,但在中国却非常罕见,甚至在国家设立的科研项目里,与衰老基础生物学研究相关的也相对较少。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复杂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衰老虽不是疾病,但却是许多慢性病的主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结合,衰老的真实面目日渐浮出水面。但由于衰老机制的整体研究花费时间过长,不可控因素较多,其神秘面纱仍未被完全揭开。

  为应对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揭开衰老谜团、找到抗衰老的“金钥匙”,成为生物医学界攻关的重点。

  疾病的危险诱因

  生物体的衰老过程包含了整体衰老、器官衰老、细胞衰老乃至生物大分子的衰老。就人类来说,衰老可表现为皮肤皱褶、相关激素分泌减少、多种脏器退行性变化等多种现象。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童坦君指出,衰老与很多老年常见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曾一度被认为与现代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相关,然而一项研究表明,衰老和遗传易感性或许才是该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陈可冀指出,早在1988年就有报告提出生物的衰老过程可能与血管衰老平行,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相关。随着年龄增加,细胞衰老、血管老化、DNA损伤等病理变化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而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陈建国介绍,帕金森氏症、认知障碍性疾病等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也与衰老脱不了干系。

  他表示,氧氮自由基造成的生物大分子(如关键蛋白、核酸、细胞膜脂质结构等)氧化损伤和功能丧失,实际上就扮演了“分子衰老”的角色。如果能对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及时还原,使之常常处于“返老还童”的状态,可能会对衰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除此之外,多种衰老相关因子还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也是?装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组织特异性早衰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诱因,如心脑疾病及肿瘤等。

  “如果仅从老年病入手来研究老年病,就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局。”童坦君强调,老年病的研究应该从衰老机制研究做起,只有认清人类自身的衰老过程和机理,才能发现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新靶点和新方法。

  通过细胞透视

  不同物种、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衰老速度都有所不同,遗传与环境因素都对衰老进程产生影响。

  不过,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看来,社会上对机体衰老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等外因的影响。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真正对衰老及老年病起实质性作用的还是遗传因素。”

  从遗传因素看,衰老也并非由单一基因或单一作用所决定,而是一连串基因激活和阻抑及其通过各自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从根本上弄清衰老机理,研究人员也开始注重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探索。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学界普遍认为,衰老现象必然发生在细胞水平上。2011年,美国科学家就曾证实:清除衰老细胞能明显减少老年病的症状,由此来看,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整体功能的改变存在着必然联系。

  杭州师范大学衰老研究所教授刘俊平同样对记者表示,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认知早衰的特征、进展变化及调控机制非常重要。

  “我们通过对具有分裂和非分裂功能的不同细胞进行观察,研究不同的关键分子在不同组织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和调控机理。”刘俊平说。他认为,在开展衰老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时,还应重点分析组织、器官特异性衰老的特征和规律,并关注某些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畅则指出,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也为细胞内各种生物大分子行使正常功能提供了稳定的微环境。

  “氧化还原平衡的维持及相关基因的调控、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的累积与清除等,都将为揭示衰老机制提供重要依据。”陈畅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寻找抗衰老良药

  日前,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公开表示,今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2025年将突破3亿,2034年则将突破4亿。为避免“未富先老”,寻找抗衰老的良药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刘光慧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称,人多能干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为人类衰老及老年病的研究和干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则为实现衰老研究的医学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利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成功拨回了机体发育和衰老的时钟,使得衰老的人类皮肤细胞‘返老还童’为人类胚胎时期的多能干细胞。”刘光慧介绍说,这些年轻的干细胞再经过定向分化变身为神经或心血管细胞,进而成为研究人类衰老和老年病的重要工具。

  另外,在诱导多能干细胞里进行靶向基因修复,还能纠正病人基因组中的致病遗传突变。通过遗传敲入技术还可在体外创建任何遗传背景明确的病人特异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为人类疾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目前,刘光慧研究组已经采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建立了第一个人类儿童早衰症的研究模型,并在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中首次实现安全有效的遗传突变矫正。

  不过,无论是衰老机制研究还是抗衰老实践,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平看来,这都要与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的精华相结合。

  “中医素有‘老人多痰’之说,‘痰’既是衰老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引发各种老年疾病的重要因素。”王平认为,中医的化痰方药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包括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血液循环等。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痰”的致病机理,并开展相关药物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说,寻找抗衰老的“金钥匙”是生命科学领域里一个巨大的科研难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然而国内衰老研究在生物学机制方面的探索却相对匮乏。

  “欧美国家有很好的衰老研究和资助机构,为研究提供基础保障,但在中国却非常罕见,甚至在国家设立的科研项目里,与衰老基础生物学研究相关的相对较少。”刘光慧坦言。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艳秋也表示,在延缓衰老等方面的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上,国内目前还面临基础理论、实验技术、行业法规和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干细胞真正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