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内蒙古呼伦贝尔改善草原环境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14.8.05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作为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内蒙古呼伦贝尔以草原生态保护为先,连续十一年坚持退牧还草、生态奖补机制,实现了草原生态的良性演变。

  盛夏8月,呼伦贝尔草原再度迎来八方游客。来自河南的耿秋萍第一次见到如此丰美的水草、密集的湖泊、壮阔的林海,不禁惊叹连连。

  耿秋萍:草原这个地方是第一回来,走那个湿地、草原、还有过来那个白桦林,那个地方都景色很美,反正是我这么大岁数没见过这种景色。

  游客眼中的美景,其实也正是当地牧民的生存之本。牧民沃玉高兴地说,这两年保护的好,加上今年夏天雨水特别丰沛,牧草长势好的不得了。

  沃玉:保护意识提高了,现在植被好了我们也舍不得往里面放牲畜了。

  为了实现草畜平衡,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凭借“退耕、退牧、退伐、退小”的四退理念,完成退耕542万亩,年均禁牧575万亩,牧区牲畜减少五分之一。如今呼伦贝尔草场高度达到36.6厘米,覆盖度达到73%,比三年前提高了13%。牧民庞真才说,由于退牧与奖补机制同时进行,不仅没有伤害到他们的利益,还增加了收入。

  庞真才:草料涨价以后,一个人一年能闹个两千多块钱。草原生态奖补一个人一年给三千块钱。这个帮助挺大的。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牧区研究处副处长宝鲁解释说,作为内蒙古北疆生态屏障重要组成的呼伦贝尔,良好的生态作用不可替代。一旦这里遭破坏,东北华北都会受影响。

  宝鲁:如果呼伦贝尔的生态破坏了,水土流失。如果上游都没水了,对底下河流都产生影响了,过了大兴安岭就是呼伦贝尔草原,草原沙化带来的沙尘对东北也有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由河湖沉积而成,土质以中沙、细沙为主,本身容易沙化。呼伦贝尔副市长李阔说,这里原本茂密的樟子松,上世纪初被俄国人砍伐殆尽;加上近代不合理开矿,十年前荒漠化检测时,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曾达到1957万亩。正是在坚持不懈的退牧还草、生态奖补等8项草原保护工程之下,今年2月再做监测时,发现沙化面积缩小了三十多万亩,植被覆盖率也由过去的5%达到了50%左右,整个草原生态向良性更替演变。

  李阔:退牧还草,连续实施十一年,每年投资7000多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将生态极度脆弱沙化区域的百姓,迁移到适宜生存的地区,减轻人畜对草场的压力。

  呼伦贝尔市长张利平表示,十二五末,呼伦贝尔市要完成退牧还草2500万亩。到2017年,实现可利用草原的20%禁牧、55%实现草畜平衡,把呼伦贝尔建设成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

  张利平:做到老账加快还,新账不再欠,不留生态赤字、环境赤字。凡新上项目坚决做到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不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上。

  十一年的政策坚持,退牧还草,不仅牧民获得实惠,草原生态得到涵养,当地经济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草原上的牧民,也切实地体会到了“以退为进”的道理:只有让大自然休养生息,最终才能在人与环境的和谐中,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