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林金明:致力创造中国质谱分析学术交流平台

2015.12.28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质谱大会)在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开幕(相关阅读:1100名学者齐聚杭州 第二届质谱大会开幕),这是中国质谱界首次达到千人以上规模的研讨会。在本次会议上,我们发现了很多亮点:即时通信技术实现交流的延伸;悄然回国的海归质谱团队将露峥嵘;精心挑选的报告人和报告凝聚了国内质谱领域专业人士……分析测试百科网为此采访了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林金明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听林老师从质谱大会盛况看中国质谱界的变化。

116841_201512251005141.jpg

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 林金明

  2012年,林金明时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大家在交流时,就讨论是否能把质谱分析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做起来,经过筹备、申报等流程,2013年,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质谱专委会”)应运而生,挂靠清华大学化学系,陈洪渊院士任主任,江桂斌院士等专家任副主任,林金明任副主任兼秘书长。

  BCEIA 2013期间,质谱专委会召开了第一次专业委员会会议,决定在2014年4月召开第一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首次会议就有四百多人参加,超过了预期的人数”林金明说。同年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获得中国化学会颁发的优秀学术组织奖。

精心准备促成会议盛大召开

  微信群帮助随时沟通交流

  “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应该放在明年(指2016年,分析测试百科网注),之所以放在今年,是因为我们响应中国化学会的号召,同中国化学会年会在时间上错开。选择在浙江大学召开,是因为浙大是我国著名高校,并且有很优秀的质谱研究团队。”林金明说,本次大会,会议组织者作了大量的精心准备,“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在分析测试百科网等单位给了很多帮助。”

  据分析测试百科网了解,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微信群建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到了人数上限,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还没能进群。

  “我们希望这500人都是教授和工作在前线的质谱研发人员,这个群里面也有一些国外的学者、华人。建立这个群的目的,一方面是大家有新技术和新应用好交流,另一方面是有会议、基金或者项目相关的事情方便通知大家。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大家便于沟通、交流和学术上的互相帮助。质谱分析过程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可以在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质谱的发挥做贡献,所有群内的成员基本上能够做到:一、不聊与分析化学研究和教育无关的事儿,二、群里的成员绝大多数是从事或者即将进入质谱分析领域。”林金明介绍到。

  每个报告都经过反复斟酌

  林金明表示,这次大会无论是大会邀请报告还是分会场的每一个报告都是精挑细选,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专门开会讨论如何邀请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口头报告相关专家,讲明理由。因为准备充分,“这次的参会者应该收获比较大,这次大会的报告水平很高,同国际上没有大的区别,每一位专家都认真准备。不仅在质谱分析的应用方面的做得很好,而且还有质谱仪研发相关的报告,例如欧阳证教授做的小型化质谱仪器、张新荣老师做的单细胞质谱,还有我自己做的微流控芯片质谱仪器接口等,都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研究内容。”林金明说。

  增加多个分会场和青年报告奖

  第一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设立了大会报告,邀请报告,青年论坛,仪器论坛和报展。今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不但保留了上一届的几个重要的环节,还设立了无机与同位素质谱分析、组学与代谢质谱分析、质谱仪器研制新技术、天然产物与药物质谱分析、环境与食品安全质谱分析、生命科学质谱分析等多个分会场,很重要的是还设立了青年报告奖。“我们鼓励青年学者在质谱仪器研发、应用、机理方面的研究,从美国回来做质谱的人也很多,希望鼓励这些年轻人更快速地成长起来,这个是今年的特色之一。”林金明说。

  质谱研发团队介绍

116841_201512251008561.jpg

第一期质谱团队简介

  “建立一个学会,建立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秘书处要对国内外质谱研发的队伍和他们的技术方向、成果有所了解,以便大家交流。我就觉得,需要做一份质谱团队介绍的小册子。现在很多团队都是新成立,特别是有些人刚从国外回来,团队很大,研究水平也很高,需要把队伍和成果介绍给同行们,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林金明说。

  这本小册子提供了质谱研发团队的简介、研究内容、国内外的合作与成果等内容,总共收录了52家团队,得到了参会代表的广泛欢迎,印刷了1500册,全部发完,还不断有人索取。“这对会议代表了解中国质谱很有用。我预测中国做质谱的团队大概有三百家,希望能收录到更多。质谱团队简介我们会继续做下去,300多家团队都完整收录,并且每年更新。”林金明说。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

  “现在国内的质谱行业已经蓬勃发展,以前都是国外造仪器,现在国内也能造仪器。当前,国内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都拥有一些质谱技术,这些技术很重要。企业需要高校、科研单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这方面,我们的下一届会议将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交流。”林金明说。“相比一些仪器领域正在不断被新技术所取代的现实,质谱的应用领域广,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发展蒸蒸日上。”

  “我们会坚持学术交流的理念,让学会报告对年轻人、对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人有所帮助,让那些大科学家的智慧在这得到发挥,对中国科学有帮助。大家都是想听别人的新思想、新思路,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林金明说。

让中国质谱研究走向国际化

  问到林金明组织会议的经验和体会,他谦虚地说:“相比其他学会,质谱只能算是小弟弟,经验几乎没有,我认为这是顺应了整个质谱需求的发展,中国每年新增的质谱超过2000台,起码一台质谱有一个人来管理,意味着每年新增质谱专业人员2000人,而全国从事质谱专业的人员至少上万。这么庞大的队伍,交流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会议能有这么多人,和需求有关系。”

  两年召开一次 下一届或在厦门大学举办

  这次会议召开前一天晚上还开了这届会议的第二次专业委员会会议,决定以后两年举办一次质谱大会,2017年将在厦门大学或新疆大学召开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

  扩大规模 让中国质谱走向国际化

  林金明表示,在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第二次专业委员会会议上,大家讨论了中国质谱的整体发展:

  首先,我们希望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把质谱会发展到规模比较大的状态,把人员力量集合起来,达到两三千人的规模;

  其次,关于质谱分析学术会议系列,两年一次会议的平台要坚持下去,齐心协力把会议的水平提高;

  最后,让中国质谱走向国际化,国际质谱会方面已经和我们联系,我们准备申请2020年的国际质谱大会,台湾的谢建台教授和我们都会努力申请。

  “申请国际质谱大会,我们还有4年时间,到时候我们的经验会更丰富,团队会更壮大。中国对国际上质谱的研究动态、团队、人员结构等,已经基本摸索清楚,对全世界质谱细节也有比较细致、比较系统的掌握,申请成功后,中国质谱一定能做得更好。中国是全球质谱卖得最好的地方,中国质谱要走向国际也是必然的。”林金明说。

  获得中国化学会2015年度优秀分支机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初,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获得中国化学会2015年度优秀分支机构荣誉称号(相关阅读: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获得中国化学会2015年度优秀分支机构)。“优秀分支机构奖”是中国化学会于2013年设立,旨在鼓励各分支机构完善自身建设。

  附:关于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3年年初,委员会挂靠清华大学化学系。陈洪渊任委员会主任;江桂斌、庄乾坤、张新荣、刘虎威、陈义、邹汉法、杨芃原、林金明、钱小红、再帕尔•阿不力孜、潘远江等任委员会副主任;林金明任委员会秘书长;委员会委员有蔡宗苇、陈焕文、段忆翔、方向、郭良宏、郭寅龙、杭纬、黄业茹、黄光明、纪建国、陈子林、刘劲松、刘斯奇、刘震、刘志强、陆豪杰、吕强、聂宗秀、史权、谭蔚泓、吴永宁、汪海林、熊行创、许国旺、徐建中、杨福全、张丽华、张四纯、张颖、周江等教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