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浦绍柳:用科技收获一季好茶

2018.3.29

1522289160307500.jpg  

  “有好的原料,更需要有好的技术和理念,才能做出好产品,提升附加值!”

  “我们农科人,就没有歇下来的时候!”浦绍柳说。又是一年春茶季,技术推广、茶农技术咨询、产品生产、中试平台车间管理都是事儿,直接导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间也往后延了两次。

  2016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浦绍柳作为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被选派到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东勐村的东春茶所,开展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所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宣传培训。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所服务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这个春天,他又收获了一季好茶。

  好原料好技术才能做好茶

  东春茶所原本是个茶叶初级产品的加工点,距离沧源县城足足有120公里。从位于西双版纳州的茶叶研究所来到这里,大概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说起东春茶所的情况,浦绍柳如数家珍:“东春茶所有茶园1000亩,年产量为30吨,辐射当地63户252人,都是当地佤族群众……”

  以前,东春茶所常年以生产大宗晒青毛茶为主,费力又费时,而且产值和价格都很难低。2016年9月,浦绍柳进驻东勐村。他根据当地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东春茶所的生产能力,把云南大叶种名优红茶、绿茶、白茶的加工技术引了进来。

  “不同茶之间,有质的区别。有好的原料,更需要有好的技术和理念,才能做出好产品,提升附加值!”作为科特派,他的第一步棋就是把高效、优质、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工艺和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加工方面的科研成果教给茶农。通过一场场现场培训会,东春茶所的工人们掌握了优质茶的加工秘诀。

  大伙儿有了看家本领,茶所负责人黄建波也乐在心头。他介绍说,浦绍柳根据村里的实际和茶叶市场的需求,还建议他们及时调整产品种类,让茶所的生产从以前的“我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能生产什么”。浦绍柳来了以后,已经开发了三个新产品,份额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致力农药和重金属零残留

  “茶是要入口的呀,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浦绍柳说,东勐村海拔高,生态环境好,茶农管护极少用农药,但实现茶叶中农药、重金属等的零残留仍是一项重要工作。两年多时间里,浦绍柳指导茶农学习云南大叶种茶园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覆盖1000余亩茶园。为了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他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一遍遍为茶所技术人员讲解茶叶食品

  质量安全和茶园绿色防控的要领。

  “掌握和应用茶园绿色防控知识,才有我们的茶叶的质量安全。”茶所负责人黄建波说,浦绍柳最近带了好几批产品去检测,批批都合格!

  由于拥有丰富经验,刚到东春茶所,浦绍柳就发现这里存在工艺技术参数执行不到位、卫生质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他手把手指导茶所建立起关键技术参数控制、产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有了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东春茶所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原料供应市场中得以立足,还得到一些知名茶企的认可和关注。

  从茶叶生产工艺流程来看,以前东春茶所的设备布局也不太合理。2016年11月,在生产的空歇期,浦绍柳又指导大伙儿对整体设备重新作了布局,结果茶原料损耗大大减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原生态茶销量逐年增加

  “岩帅镇东勐村的东春茶所实在太偏了,到这里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浦绍柳说,这里不但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也很闭塞,人员流动很少,对推广销售产品是很不利的。

  由于自己常年研究茶、做茶,有一个不小的“朋友圈”,他逢人就夸东勐村的“原生态”,见到茶老板就推广自己挂钩点的新产品。一年下来,到东春茶所实地考察的茶商逐渐增多了,销售量也在逐渐增加。以前每公斤只卖18元的晒青茶,由于品质的提升,价格也涨了近三倍。

  目前,已有勐海等地的4家普洱茶、红茶、白茶生产企业成为茶所的“大客户”,茶所原料产品已基本实现了零库存,并逐步走向订单生产。由于鲜叶需求量在稳步上升,收购价格也在上涨,周围茶农在收入增长的同时,种茶的积极性也足了。

  说起当科技特派员的经历,浦绍柳相当低调。他说,在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同时选派了19名科技人员到茶叶、咖啡受援县开展茶树、咖啡树栽培和生产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们也都做得很好。“在我的挂钩点,茶农和茶企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收入提高了,我就相当欣慰了!”

  刚刚卸任科技特派员的浦绍柳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身在农业科技行业,支农助农的重任就“永远在路上”。他认为,茶叶科研所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和科技成果,可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率先转化,有的项目本可以很快实施,但由于经费不足,缺乏相应的设备、人才和配套研发资金而无法实施。因此他建议,云南应以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经济为契机,结合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特色产业创业示范基地,以科技要素为引领,促进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产业的聚集,真正实现边疆农业的转型升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