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当选院士丁奎岭:做“独特”和“有用”的研究

2014.1.10

  47岁的丁奎岭是2013年上海新增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十多年来他坚持开展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

  不久前,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以及国内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7位知名科学家对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专家诊断评估。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所长Matthias Beller教授等专家对上海有机所整体研究水平和“一三五”规划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和科研人员有理由感到高兴。

  47岁的丁奎岭是2013年上海新增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河南永城,曾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后赴日本作博士后研究,并在东京工业大学担任UNESCO研究员。1998年,在时任上海有机所所长林国强院士的举荐下,丁奎岭举家回国,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来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来坚持开展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

  丁奎岭回国之初,在当时的化学领域中,手性催化研究很热。当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手性催化研究的科学家后,这个领域渐渐冷了下来,一些人改变了研究方向。而丁奎岭认为这一领域存在的挑战远远超过已经解决的问题,因此他选择了坚持,并取得了成功。

  丁奎岭说:“没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很难实现真正的高技术创新,高水平的成果转移转化就更无从谈起。”近年来,他带领的团队基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取得了多项应用成果。比如他发展的一类独特结构的手性催化剂为重要降胆固醇药物依折麦布的高效合成提供了一个全新工艺,克服了现有手性拆分和辅基诱导合成工艺效率低的缺点,已经申请多项国内和国际ZL,并成功转移给企业进行放大试验;他的另外一个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理念发展的手性催化剂技术,也已经转移给精细化工企业,使得这家企业由原来生产一吨产品要用20多公斤催化剂降至不到1公斤,目前已经完成了千吨级技术的应用,生产效率和产品纯度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更加绿色和环保。

  2013年6月,丁奎岭课题组采用一种新的策略,首次利用工业上成熟的、容易制备的碳酸乙烯酯原料,结合独特的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获得了两类重要化工原料——甲醇和乙二醇。这一成果,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是实现“绿色化学”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从2001年就开始关注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问题,在我们化学家眼中,二氧化碳中的碳也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经过适当的化学转化,可以成为服务人类的有用物质,变废为宝。”丁奎岭说。

  作为一位有机化学家,丁奎岭始终认为,合成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根本途径。尽管科学家们已基本弄清楚组成物质的“基因密码”,但仍不妨碍人们继续探索创造优异性能的新物质和寻找创造功能物质的最优途径。他在多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十分强调科学研究应优雅而有深度,做“独特”和“有用”的科学,以科学认知与发现服务社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