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柳叶刀:中国儿科医生捉襟见肘

2014.3.19

banquan15.jpeg

中国儿科医生现状:坚守,还是逃离

  2013年,在中国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公开招聘中,一些岗位因未达到最低报考人数要求而被取消,其中无一人应聘儿科医师职位。

  在中国,一旦被政府公共部门通过公开招聘录取,意味着无论工作表现如何,都会拥有规律发放的工资和工作,直到退休。即便这样,儿科医生仍选择离开。

  与其他科室的大夫一样,中国的儿科医生同样处于恐吓与暴力之下。2013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谴责了这样一起事件:患儿的父母与医生就病情存在分歧,于是残暴地殴打了医生。这是该院在近10天之内的第三次暴力伤医事件。

  据中国医师协会资料,儿童占中国全部人口的20%,而目前中国仅有68所儿童专科医院以及258000张病床,病床数仅占全国病床总数的6.4%。若以发达国家为标准,中国儿科医师至少还缺200000名。儿科医生及护士的短缺已拉响了警报,等待数小时才能看上儿科急诊已成为常态。

  受中国政策影响,儿科医生的短缺或将愈发严重。

  在我们看来,有三个原因可解释中国儿科医生的短缺。首先,1998年,教育部取消了儿科专业,导致近15年中国儿科医生的数量仅增加了5,000人;其次,在儿科的特定条件下,医患相处的难度越来越大:太多的家属围绕着孩子,家属的数量可能是综合医院患者的两倍甚至三倍,家属的高期望也使医生倍感压力;第三,儿科医生倾向于开较少的药物和检查,收费也较低。出入院周转虽然较快,但儿科医生的收入常常低于综合医院的同行。儿科医生的所得与其奉献不相称。

  近些年来,中国医学界始终在呼吁,结束儿科医生的短缺危机。然而,离开或避开儿科仍是许多中国儿科医生及医学生的共同选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