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160篇中国高质量论文被“自然中国”网站“相中”

2007.6.14

    6月11日,数名自然出版集团的编辑来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上海科学家和青年学子就学术论文出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学术出版的未来之路,进行了面对面的研讨。
 
    来自香港的张文浩编辑表示,包括《自然》在内,过去10年中,高影响力(引用率大于20)的中国论文数量增长了数十乃至上百倍。在他看来,上海乃至许多城市的青年科研人员很有潜力。“他们的想法很新,也许有些还不够成熟,离《自然》正式发表还有距离,但从发展前景看来,我们认为应该受到更好的关注。”今年 1月,自然出版集团首次在中国设立网站,开始推荐来自国内最近6年生物化学、天文物理等领域的科研亮点。截至目前,已成功“相中”了160篇高质量论文,引起了国际关注。
 
    为进一步防止学术造假、学术“近亲”优先出版等现象发生,《自然》还实施了系列改革,除传统的多名专家、编辑的评审方式外,在初步接受论文后,还把相关摘要公布在网络上,接受大众评审。

《自然》助推中国优秀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新型网络周刊《自然中国》在京启动 
    科学时报 作者:王丹红
 
    本报北京6月10日讯(记者王丹红)6月9日,英国《自然》杂志总编辑菲利浦·坎贝尔和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大卫·斯温班克斯率领《自然》系列期刊编辑,在北京正式启动了新型网络周刊——《自然中国》(Nature China),并举行学术研讨会,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的约300多位学者讨论如何在《自然》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

    坎贝尔说,《自然中国》致力于聚焦中国最优秀的科学成果,网站编辑每周筛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成果,并为这些成果撰写摘要和评述,帮助全球科学家和科技政策决策者搜寻来自中国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05年中国科学家在全世界共发表15万篇科学论文,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发表科学论文的国家,位居美国、英国和日本之后。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03年,来自中国的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增加了10倍。

    斯温班克斯说,中国科学在最近10年快速发展,不可忽视,但应注意数量和质量的平衡。最近几年,投向《自然》系列期刊的中国论文数量虽有增加,但总量仍然很少,且接受率也比较低。比如,在2003年和2004年,来自中国的论文投稿数量分别是693和788,而美国分别是10920和12389;来自中国的论文接收率分别为1%和2%,而美国是10%和12%。

    张文浩博士是《自然中国》新任主编,设在香港的《自然中国》办公室是《自然》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办公室。他介绍了《自然》出版集团创办这份期刊的缘由:“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中国研究人员的数量为93.6万,仅次于美国的130万,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研发投入也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今天的中国科学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语言障碍等问题,75%的中国论文不能在国外发表,封闭的圈子限制了中国论文为世界所知、所引用,从而影响了中国科学家的显示度。”《自然中国》的编辑每周从包括《自然》在内的全球期刊中筛选来自中国最优秀的论文,目前每周介绍6篇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医学等方面的论文。

    在科学研究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什么样的论文才算是来自中国的论文呢?张文浩说,第一,论文的责任(通讯)作者必须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第二,至少有50%的作者必须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

    位于上海的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中国创新中心为《自然中国》的启动提供资助。阿斯利康公司全球研究副总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张小林博士说,此举一方面是帮助将中国最好的科学论文介绍给世界,另一方面是通过良好的科学合作和出版,支持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科学研究。

    在学术讨论会上,《自然—化学生物学》主编Terry Sheppard作了题为《在自然系列期刊发表论文——政策和同行评审》的报告;《自然—光子学》期刊的副编辑温佩珺作了题为《在自然系列期刊发表论文 ——论文的准备和投递》的报告,清华大学教授黄来强作了题为《在顶级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的报告。

    本次活动由自然出版集团、科学时报社、科学网和科学与发展网共同主办,阿斯利康公司赞助。同一主题的活动于6月11日在上海举办。《自然中国》的网站为www.naturechina.com.cn

论文数量大幅增加 《自然》"伯乐"在沪海选"绩优股"
文章来源:青年报

 昨天,数名自然出版集团的编辑来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举行研讨。记者获悉这两年,我国在《自然》杂志的投稿和发表篇数,都大幅增长。不过,比例维持在1-2%之间。为了寻找更多的“绩优股”,《自然》在今年首次设立中国网站,四处搜集目前仍在 “襁褓”中、但可能对未来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亮点。 

  “在亚洲,中国、印度等国的进步最快。尤其是中国,这两年增长的曲线,坡度最大。然而从总体来看,离日韩等仍有一定差距。”来自香港的张文浩编辑表示,包括《自然》在内,过去十年中,高影响力(引用率大于20)的中国论文数量增长了数十乃至上百倍。在他看来,上海乃至许多城市的青年科研人员很有潜力。“他们的想法很新,也许有些还不够成熟,离《自然》正式发表还有距离,但从发展前景看来,我们认为应该受到更好的关注。”于是在今年1月,自然出版集团首次在中国设立网站,开始推荐来自大陆和香港最近6年内生物化学、天文物理等领域的科研亮点。截止到目前,已成功“相中”了160篇高质量论文,引来了国际关注。 

  此外,为了进一步防止学术造假、学术“近亲”优先出版等现象发生,记者获悉《自然》做出了系列改革。除了传统的多名专家、编辑的评审方式外,在初步接受论文后,还把相关摘要公布网络,接受大众评审。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