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发明人解密:Nobel获奖技术ESI和AxION新质谱

2011.11.10

  基于ESI的离子化技术发展

  机理之争:液滴爆炸后,ESI最终如何产生离子?

  关于“ESI技术未来还有什么值得探索的领域?”的问题,沈博士表示:“还有很多。”但话锋一转,他首先介绍了ESI理论由来已久的两派之争,“虽然ESI拿Nobel奖了,现在全世界都在用,但ESI产生离子的理论至今实际上有两派。一派是Residue,还有一种是ion lifting/evaporation。

  区别是什么呢?ESI开始时大家都知道是带电液滴,这个液滴在飞行过程中,由于drying gas干燥气体的作用,溶剂在蒸发、体积在缩小,液滴内的电荷密度在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当库仑排斥力大于表面张力时(即到达雷利极限Rayleigh limit),就要爆炸(称为库仑爆炸Coulomb fission),这个过程一步步下去,到某一个环节就完了。最终要有离子出来进入质谱。但这个最后的过程是什么理论呢?

  第一种机理:离子蒸发Ion Evaporation Model (IEM)认为,当液滴到达一定直径时(溶剂并没有完全蒸发),由于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太高,电场力足够大、从而解吸出离子。

  第二种机理:电荷残留Charge Residue Model (CRM)认为,溶剂全部蒸发完了,剩下的分析物(溶质)和电荷最后形成了气相离子。

  实际上,两派理论都有自己的实验来证实。为什么这两派还争论不休呢?因为各有各的背景,还各有各的实验来支撑它。

  我的看法是,这两派讲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比如大分子形成ESI离子多为Residue机理,我记得当初我那位日本同事Nohmi做PEG大分子量时,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后来他把溶剂稀释、再稀释,就做出来了。因为浓度太高时,一个液滴里面有好多个分子,形不成离子。直到一个液滴里只有1-2个分子,浓度减少时,才能形成离子。”

  ESI离子化技术的发展

  适应大流速、nanospray、提高灵敏度

  “后来,学术界对ESI离子化技术发展做了很多扩展。比如,当初我们在耶鲁大学做电喷雾的时候,开始用小流量(几个微升/min)时很容易成功。但后来流量加大后就难成功了,因为来不及干燥了或是根本不形成带电液滴。这个时候学术界发明了很多方法,我就曾申请过美国自然基金会的基金、用超声的办法来雾化;虽然也做出来了,但是远不及现在流行的气体雾化的办法。因为气体雾化简单、便宜、可靠;而超声的办法对流量还是有限制,而且太复杂、也贵,所以就被淘汰了。

  电喷雾在每分钟几个微升的流量是最佳的,流量大了不行、太小了也不行,所以又出现新的技术叫做nanospray(纳升级喷雾),专门适用于几十个nL/min的流速。这个就是我的另一位同学(Matthias mann)做的工作,他和我同天毕业(我俩论文答辩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都是John Fenn先生的关门弟子。他现在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做得很不错。Nanospray也是ESI,只是它能保证纳升流速下工作稳定并且灵敏度很好,理论上很简单,但做起来技术上还是有难度的,它的喷针是用玻璃管做的,这样可以把玻璃管的开口开得很小很小(约1μm),所以流量很小但随之而来的是导电的问题要解决。Nanospray的物理过程和正常流速的ESI也不一样。正常情况下的ESI,是后面有个液相泵在推它,流速由它来决定。而做nanospray,没有泵,完全由电场来控制,电压降得多一点,流速就大一点;电压降得少一点,流速就小一点,需要想办法控制到nano-liter级别。

  另外,ESI的灵敏度还有提高的空间,形成离子的过程虽没有浪费,液滴中的溶剂慢慢走掉,剩下溶质和电荷,溶质一点没有浪费;但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气化离子进入了质谱,大家都在想办法,目前都没有特别好的效果。”

  无需样品制备的离子源

  沈博士接下来谈了离子化技术这几年的新发展,主要是有关实现样品无需处理或分离,直接进行离子化的技术。

  前面说过,电喷雾的实现条件,主要是液流和电场,形成包含样品和溶剂在内的带电液滴,然后液滴不断去溶剂、爆炸后形成样品的气态离子。普渡大学的Graham Cooks发明了DESI(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最早文献:Science 15 October 2004,Vol. 306 no. 5695 pp. 471-473)技术;台湾的谢建台教授发明了ELDI(电喷雾辅助激光脱附离子化,electrospray-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最早文献: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5, 19, 3701-3704 )。两者基本上借用电喷雾的原理,加上一些辅助的手段。DESI和ESI类似,但喷射出的只有溶剂,打在表面的样品上,吸附一些样品,再形成ESI过程。LESI电喷雾也是只喷出溶剂,激光打到样品上,样品蒸发起来,气体样品分子和电喷雾的分子作用,变成离子,原理还是电喷雾。

13322_201111101411301.jpg13322_201111101411302.gif

DESI                                              ELDI         

  最近,普渡大学的欧阳正在今年ASMS上发表了Paper Spray(纸喷雾),把过滤纸剪成一个尖角,滴些液体,加几千伏高压形成电场后,也能在尖端形成电喷雾。(https://engineering.purdue.edu/BioMS/ionization.htm

  “在APCI基础上,我们发明了DSA离子源”。沈博士说。

  APCI和ESI不同的是,APCI喷针不带电,喷出来的中性的气溶胶通过电阻丝加热器去掉溶剂,变成中性的气态分子。通过一个针尖进行辉光放电,产生很多离子。这些离子和气态的溶质中性分子起反应,从而离子化。所以,APCI是在气相发生的离子化,而ESI是在液相发生的离子化。

  今年我们新推出的Field-Free DSA,可直接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而无需进行样品前处理。垂直配置时可进行气体和固体分析;水平配置时可以分析液体样品。“灵敏度好得令我自己也吃惊。”沈博士说。

  沈博士在今年BCEIA学术会议的质谱分会上,详细介绍了DSA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分析气体、液体、固体样品;正离子和负离子化;灵敏度和检测限考察;定量能力考察;加入NH4+后的影响等。报告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应用是测定美元纸钞上的可卡因。选择市场上流通的美元纸钞,直接用DSA(质谱用AXION 2 TOF)测定是否有可卡因,下图每个样本采样10秒钟,发现小值纸币(1、5、20美元)上都有可卡因,100美元上没有;而20美元的浓度比5美元的高19倍。后了解后得知,100美元纸币美国联邦要跟踪,毒贩不敢直接用做交易;20美元的面值最为合适,大量用于街头交易,故浓度最高。应考虑到,这是随机取样的货币,用DSA测试的结果却是完全一致地符合上述规律。

13322_201111101226213.jpg

安装在AXION 2 TOF MS上的DSA源

13322_201111101421311.jpg13322_201111101421361.jpg

DSA直接分析离子源垂直配置示意图             DSA直接分析离子源水平配置示意图

13322_201111101424041.gif

用DSA测定美元纸钞是否含可卡因,纸钞面值分别为:1、5、20、100美元,每个样品测定10秒钟。100美元中未含可卡因,20美元中含量最高,比5美元的可卡因含量高19倍

  

         沈博士也谈到了另一种直接分析技术DART,DART是用亚稳态的原子(如He)释放能量给中性分子的样品,使其电离。

  小公司生存之道

  AoB是个神奇的小公司,几十年生存得很好。当笔者问到其生存之道,沈博士谈到几点:

  (1)有很多创新的ZL;

  (2)保持很好的财务。“美国很重视ZL,我们的财政很好。事实上,AoB从创建开始的22年来,没有用任何投资、也没有任何外债,且每年都有红利。”

  (3)不跟大公司竞争。“虽然我们也是质谱公司,但我们恰没有marketing people或salesmen,我们重点做customize 及OEM。”

  从实验室到产品:漫长的过程

  “过程非常漫长。”沈博士如此作答。

  “真正把实验室里的东西成功地变成产品,过程非常漫长,有ZL后,首先要生产prototype(原型),也就是把想法变成东西了把实验装置变成工业产品。然后这个东西要改进,什么地方不合适要改,改得差不多了,定下来,这个阶段叫做Preproduction(生产前),下一步就是在β site测试仪器,即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的大学、实验室,请他们来试用,然后再反馈回来,再改仪器,然后变成Production(产品)。这个周期很长,当然这个周期还需考虑:设计的产品要容易操作、容易维修、控制成本、设计要合理,软件要非常友好等。所以这个周期一般都很长,最后才能正式向市场发布产品。

  有些公司因为缺资金,到Preproduction就开始卖了,卖了后怨声载道,这个实际上是很致命的,再起来就很难了。新的东西,人家一试不好,就会传得很快!大家传来传去,你就永远也翻不了身了。

  所以,美国人在这方面做得很稳重。AoB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我们资金没问题;所以我们步伐放慢,精益求精。我在这个公司已经23年,一直这样做,就算小到很小的一个离子源,也要精益求精。因为新产品要有体验时间,目标就是:只要一出厂,就一定是过硬的。比如AxION,我们已积累了20年的技术,但从接受雅培订单到成形,也用了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对中国质谱研发说几句话

  “一定要国家投资、大力扶持!”沈博士如是说。

  “质谱看起来不起眼,但技术很复杂,包括精密机械、真空、电子、检测技术、数码处理技术等,加上软件要求非常全面。

  民营企业在做,但企业的目的是赚钱不可能耗资费时地打持久战。结果上马二年就出产品,势必是重复性的低档产品。对于质谱这样复杂的技术,花精力、投资、建立团队,掌握最前沿的新技术是要有相当长的时间的。我认为国家应该拿出一笔钱来,组织一个团队,固定一批人,一环一环地专门做,直至在各个领域里都和人家不相上下,才能制造出高端精品的质谱。”

  【编后语】听沈世达博士一席话,收获很多,回来却消化了很长时间,以尽力保证尊重沈博士的原意、ESI和质谱发展的历史。PerkinElmer奉献给业界的两款质谱,看似简单,但却是AoB公司几十年精益求精的结果。

  如果您想更好地解决TOF内标校正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灵敏度、尤其是TOF低分子量的灵敏度;获得更快的采集结果;更好地解析源内CID的结果;直接分析样品并获得高灵敏度,希望沈博士亲手打造的LC/MS可以帮上您的忙……

  人物简介:

  沈世达,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Nobel化学奖获得者John Fenn教授,并随后加入Analytica of Branford,Inc.(AoB)公司。1989-2009年,在AoB公司(Analytica of Branford, Inc.),曾任高级科学家,首席研究员,项目经理和远东地区的总经理。2009年至今,在PerkinElmer质谱研发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Mass Spectrometry, PerkinElmer, Inc.)任高级科学家,项目领导人。发表超过30篇文献,拥有5项美国ZL。他拥有多项质谱离子源及相关技术的发明ZL,是华人中从事质谱研发的代表人物。担任的社会职务有:美国质谱学会会员;在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中担任2004-2007年的会长,2007年至今担任董事局副主席。任浙江大学的兼职教授。在PerkinElmer收购AoB后,沈博士领导了AxION 2 TOF MS的研发和制造,和最新的DSA直接分析离子源。

相关产品: AxION 2 TOF MS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

相关报道:

PerkinElmer两款新质谱抢先看

PerkinElmer在BCEIA 2011期间成功举办质谱新品发布会

Nobel奖获得者ESI源发明人John Fenn逝世  

本文相关产品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