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方忠、戴希研究组在无需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本工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R.Yu,et.al.,
Science, 3June2010, DOI:10.1126/Science.1187485】。

  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实验现象之一。1879年Edwin
Hall观测到在一个金属平板中通过纵向的电流,并在垂直于金属平面的方向上外加一个磁场后,会在金属平面的横向方向上观测到电压,称之为霍尔效应。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在磁场中运动的电子会感受到洛伦兹力的影响。由于霍尔效应的大小直接与样品中的载流子浓度相关,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金属和半导体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1880年Edwin
Hall又在一个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平板中发现,即使是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或弱外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铁磁性材料中的霍尔效应后来被称之为反常霍尔效应。虽然反常霍尔效应与正常霍尔效应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其物理本质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在没有外磁场的情况下不存在着外场对电子的轨道效应。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认识到反常霍尔效应的出现直接与材料中的自旋-轨道耦合及电子结构的Berry相位有关。在具有自旋-轨道耦合并破坏时间反演对称性的情况下,材料的特殊电子结构会导致动量空间中非零Berry相位的出现,而该Berry相位的存在将会改变电子的运动方程,从而导致反常霍尔效应的出现。这是通常所说的反常霍尔效应“本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