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3andMe放弃NGS业务,很意外么?

2016.10.28

  在近日《华尔街日报》举办的WSJD Live大会上,23andMe的创始人Anne Wojcicki(安妮·沃西基)承认,公司已经停止了NGS检测方面的工作,辞退了一个科学家团队和一个高管。她指出,与目前的检测相比,NGS更加复杂和昂贵,NGS检测市场仍处于“婴儿期”,公司更愿意专注于其“核心业务”。

  那23andMe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呢?即基于SNP(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技术的,对人体基因组的65万个位点进行检测,形成大规模的、自愿的群体遗传学采样及基因组分型工作。

  走大众消费之路,基因检测就够了

  在Anne Wojcicki看来,下一代测序(NGS)确实火热,但这些测序信息非常复杂。如果解读结果表明你患乳腺癌的机会是5%,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尚未明确的问题。

  而23andMe提供的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这意味着他提供的结果需要非常清晰。既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更昂贵的疾病特异性检测可供选择,所以他们就不去“鸡蛋碰石头”了。

  说到23andMe的检测技术,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23andMe帕金森病研究社区主管、明星科学家Paul Cannon教授曾在专访中表示:公司产品是基于SNP(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技术的,对人体基因组的65万个位点进行检测,这也是测序技术(不是NGS哦)上的一个里程碑,单一核苷酸多样性构成了不同个体的多样性。

  SNP的优势在哪里?笔者以时间质谱分析法为例。该方法是利用样品分子在电场中的飞行时间与分子的质荷比成正比的原理,通过检测样品分子的飞行时间,测得分子量,推知SNP位点。据悉该项基因检测准确度是99.7%,比基因芯片的准确度高很多,成本上比二代测序低。SNP分型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率高、灵活性强、通量大、检测周期短、成本低;数据分析优势快捷、准确、标准化的优势。

  “两头赚钱”的商业模式

  23andMe有几个大金主,包括Google、Facebook等等,所以资金实力相对比较充足,但是干的一直是烧钱的事,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技术驱动型的一家企业。

  从创建之初,23andMe就设立了两组不同的业务线:一是面向对个人消费者销售其基因服务,二是将消费者基因数据汇总出售给药物研发或生物科技公司。

  一开始,23andMe这种“两头赚钱”的方式引起了业界的担忧,但从最近的调查看,23andMe似乎进入了良性循环。

  一方面,2013年因被FDA叫停个人基因分析业务之后,23andMe开始进入公众视野。99美元的DNA检测试剂盒使它获得了很多人的信息,于是掌握了大量基因组信息的它自然也就走上了出售信息的道路,这和Google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如今,23andMe已经用各种手段悄然拥有了120万份完整数据,包括已经测序的基因组及用户资料,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到。

  另一方面,23andMe是个性化医疗行业中的一员。2006-2007年,一批充满激情的创业公司涌现,他们承诺能够提取客户DNA,生成个性化的医疗报告来帮助客户们了解潜伏在基因中的健康风险,但他们也因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不幸身亡了,只有23andMe成为这批创业公司中的唯一幸存者。

171857_201610281332061.jpg

  生存之道:患者同意=Money!

  2015年,烧了近10年money的23andMe终于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启动了药物研发项目组(therapeutic group),与制药巨头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基因泰克用6000万美金置换其3000名帕金森患者的数据;协议允许辉瑞公司访问其80万基因数据。

  延续Facebook与Google商业模式,23andMe提出的新愿景是改变传统药物研发模式,即“让患者参与药物研发”,构建“制药乌托邦”的场景——大药厂为患者开发治疗方案,患者为药厂提供研究需要的数据。

  回首10年“坎坷之路”

  Anne Wojcicki,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前妻,1996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生物系;2006年,她成立了23andMe,致力于祖源分析和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序列分析。

  如今,中国每年有数百家打着“基因检测”旗号的公司诞生,也有数十家默默地离去,能持续烧钱且生存期在5年之上的基因检测公司屈指可数。10年前,大众对基因认知远不及今天,拓展基因检测的业务难度更是坎坷。

  在2003年,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检测的费用可是高达27亿美元,而23andMe的初始定价是999美元且一路下降,如滴滴、优步进入市场时一样放肆“烧钱”。在2013年11月,美国FDA由于尚未制定相关标准,叫停了23andMe根据基因信息向用户提供健康指导的服务,23andMe的检测费用更是降低到了冰点,只要99美元。

171857_201610281331341.jpg

  Anne Wojcicki和前夫布林

  在这期间,Anne Wojcicki个人生活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她的婚姻生活被好朋友插足,在与丈夫布林分居两年后,选择了离婚。

  不过,女强人的内心就是比常人强大。Anne Wojcicki并没有放纵自己、坐以待毙,而是努力工作,积极地向FDA证明23andMe是值得信赖的;并将公司的工作重心从诊断转向预防,通过收集检测服务获得的数据,制定潜在的治疗方案,将23andMe打造成“个性化医疗领域的Google”。

  终于到了2015年,FDA总算是批准了23andMe对某些疾病基因测序的市场许可,尽管部分业务还是被限制了,但至少得到了FDA的认可,23andMe也趁机推出了其他新业务。

  紧接着,23andMe宣布获得1.15亿美元投资,公司估值高达11亿美元,成为了一家“独角兽”公司。

  愿景:集全球科学家的力量,筛选出高相关性疾病位点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显而易见,十年来23andMe的核心业务是一次大规模的、自愿的群体遗传学采样及基因组分型工作,是很多制药公司和基础科研实验室梦寐以求的资源。

  而这种资源,并不是哪家公司用“昂贵”的新技术就能大规模推动的,毕竟“烧钱”也是一种能力。23andMe的价值,应该不仅仅在检测服务上,其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在数据上。

  现在,大数据时代并未真正来临,它只是闪开了一点点门缝,露出了一点点微光而已……不过,在大数据时代里,个人是没有隐私可言的。

  如果23andMe收集的这些分型数据和相应临床性状的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那么毋庸置疑,越是厉害的大数据手段,越是可以从里面淘到一些金子般的位点,并进一步推动某些药物的开发进展。

  未来的业务或许正如Anne Wojcicki所期望,利用23andMe的基因数据库,集全球科学家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研究,筛选出高度相关性的疾病基因位点。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