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罗氏中国研发中心 投入已超过10亿元

2010.3.16

  罗氏对中国研发中心的定位是能进行完整的药品开发。从早期创新的探索设计,到高效率的后期临床开发,直至保证完成产品上市的注册申请。

  如今,跨国药企的战略考量是在中国市场的生产、销售斩获日丰后,如何“更进一步”。过去10年,他们的共同选择是把制药业产业链的前端——研发,转移到中国。

  这种选择必须具备勇气和眼光,不但要客观而前瞻地把握新市场源源不绝的需求,还要对其创新能力和环境有一个不失偏颇地研究判断,这比此前只需根据增长率而顺推年度发展计划要困难得多。尤其对于那些制药巨头,挑战无疑更甚。

  罗氏是最早一批试水者。2004年,在中国建立继巴塞尔、纳特利、帕洛阿托及潘茨堡之后第五个全球研发中心,为后来者提供了示范。2010年一开年,罗氏在上海高调宣布了其依托亚太运营中心的最新战略:将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把中国区作为与美国、德国等6个发达国家市场并列的罗氏全球核心团队之一。研发等业务也随之缩短管理层级,与生产、销售形成贯通的价值链。

  罗氏本土化战略的演进,某种程度上是对几年前跨国药企研发东移这一选择正确性的确认和强化。而此时,跨国药企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正在经历一个高潮期,尤其在过去一年,几乎达到了每月一家。

 

  脑库模式

  罗氏对中国研发中心的定位是能进行完整的药品开发。从早期创新的探索设计,到高效率的后期临床开发,直至保证完成产品上市的注册申请。该研发中心属于罗氏全球研发体系,这里的数据直接进入罗氏全球的数据库,并可以直接检索全球数据库的数据,与全球其它四大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为罗氏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在成立初期,中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与药物化学相关的研发工作,并协助罗氏的其它四个全球研发中心开发集团内部的一些项目,但却确立了一种直接把中国人的智力文化融合到企业全球战略中的研发模式。这与当时跨国药企中非常流行的研发外包完全不同,外界对此的形象比喻是:“罗氏正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脑库”。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罗氏就进入了中国市场,1961年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并于1994年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自此,在精细化工和诊断之外,逐步加强了对医药领域的关注力度并确立了领先优势。创建中国研发中心的动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罗氏研发(中国)中心的首席技术执行官兼副总裁张明强告诉笔者,中国研发中心的仪器设备堪称是罗氏全球研发体系中最先进之一,罗氏引进的第一台微波合成仪就落户于此,原先需要几个小时的化学反应合成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能够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然而,要评估脑库模式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靠其所取得的实质进展来说话。

  据了解,经过近5年的发展,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取得的成果包括17个先导物系列;7个CLS(选择临床候选物);5个与罗氏其它研发中心合作的项目也进入临床0期和1期;截至到2009年底已申请了50多项国际发明ZL。

  现阶段,罗氏中国研发中心以三大疾病领域为攻坚目标,即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肺癌和肝癌等肿瘤类疾病以及乙型肝炎等病毒类疾病,力争早日研发出抗病毒、抗Ⅱ型糖尿病和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

  鉴于中国研发中心的出色表现,罗氏集团总部于2008年批准其可独立运行项目,这意味着中心开始承担独立的新药研发课题,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运作空间。目前,其已建立了从化合物筛选到毒理学评价的整套新药研究流程,成为一个全功能的、独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原创新药研究的研发中心,拥有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分布在药物化学、药理学、靶点确认等药物研发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些研发人员有一半以上是海归人才或国内知名院校的科研学者。

 

  步步为营

  罗氏率先把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上海张江的举动,引得不少跨国制药巨头跃跃欲试。“当时有很多想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纷纷来罗氏参观,我们一一做了热情接待和介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着义务宣传员的角色。”张明强不无感慨地说。

  然而,当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时,罗氏研发本土化的战略已经推向纵深。2007年10月,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在上海宣布成立,该中心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第一个全功能临床药品开发中心,由罗氏全球开发部直接管理,具备了进行临床开发过程所需的全部功能,主要致力于与中国专家协作开发创新治疗方案。

  药品开发中心的建立使罗氏在中国的新药开发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罗氏把全球研究过程中证明比较安全的新药带进中国,并进行接下来的设计、统计、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等各步骤。这也意味着,药品开发中心结合之前建立的中国研发中心,罗氏将在中国完成从药物分子筛选一直到最终药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对于中国的研发投入,罗氏也采取了与全球同步的增长标准,自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以来,公司不断追加投入,到2009年已超过了10亿元。

  2009年9月,罗氏的中国研发战略再度升级——罗氏制药亚太运营中心正式落户上海,从而成为了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将自己的全功能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区域“指挥中心”:策略、财务、人事、信息、医学部等运营部门悉数进驻张江。

  这一举措再次走在跨国药企探路中国研发的前列。罗氏在中国已建成从分子化合物到药物上市营销的完整医药价值链,这意味着今后其全套的制药专业知识和经验均可以实现在中国本地的转化,对于中国医药产业来说也不啻是一项重大投资。

  谈到这一战略布局,张明强肯定地说:“虽然目前中国市场对罗氏全球业务的贡献率还不是非常大,但考虑到亚太地区未来的高速增长趋势,以及中国政府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患者医疗和福利水平的重视,我们相信这种变化将会很快到来。而上海满足了一个国际制药企业对区域总部所在地的核心诉求,比如人才储备,以及政府优惠政策等,因此,罗氏中国在未来定将成为推动罗氏全球业务增长的一个强大支柱。”

  另一个颇为值得注意的是,罗氏在中国不但沿袭了多年来自主研发的传统,也保持了多样化模式的风格。在药物开发方面,罗氏在中国,已经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瑞金医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均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未来一两年里,我们不排除首次收购一两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可能性,或者购买中国公司开发的化合物的销售权。”张明强说,“罗氏不仅在寻找这些领域里的资产,而且还在寻找新药研发产品,这可能涉及兼并和收购,或者简单的许可交易。”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