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呼吁开展PM2.5健康危害基础研究

2012.11.21

  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PM2.5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尽管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将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但PM2.5影响健康的机制和程度等许多科学问题还尚未解决。

  近日,包括大气化学、医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在内的各领域专家齐聚香山科学会议第441次学术讨论会,共商大气PM2.5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的科学问题。

  专家呼吁,在加快防治大气污染物的同时,还要对其健康效应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

没有一个城市不受影响

  PM2.5是大气颗粒物的一种,其直径小于人类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也被称为“大气细颗粒物”。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频繁出现灰霾天气,有人甚至描述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看不到蓝天”。

  研究发现,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正是PM2.5。因此,PM2.5污染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

  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在调研中发现,全国各地受PM2.5污染相当严重,“没有一个城市没有受到PM2.5污染、不为此发愁”。

  除了直观感受,监测数据也让人忧心忡忡。2010年6月,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研究人员唐克拉尔等人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信息,采用计算机模型绘制了2001年到2006年间全球PM2.5分布图。分布图显示,我国华北、华东的颗粒物浓度全球最高。

  2012年2月,我国修订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的日均和年均标准值。不过,由于缺乏我国PM2.5污染特征与健康危害关系的科学数据,新增标准值主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颁布指导值中最宽松的数值。与会专家认为,我国主要城市是否能在近期达到这一标准,还是未知数。

危害健康之谜未解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上千人过早死亡,使人们在历史上第一次意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

  目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PM2.5污染与健康危害的关联。例如,1995年,哈佛大学和美国癌症学会的一项研究显示,排除天气、季节等其他因素后,美国六大城市居民肺癌死亡率随PM2.5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学者也发现,PM2.5与儿童呼吸系统和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

  “但是,PM2.5污染究竟如何影响健康、从哪些方面影响、影响程度有多深,这些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会议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朱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PM2.5包括直接排放进入大气的一次颗粒物和经过大气化学反应的二次污染物,包含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等复杂成分。因此,朱彤认为,结合大气化学过程研究是揭示PM2.5健康效应的必要途径。他还指出:“目前的普遍认识是,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是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机制。”过渡态金属、醌类物质等大气细颗粒的关键组分进入呼吸系统后将诱发炎症,产生不良反应。

中国特色引关注

  此次会议上,中国人对PM2.5污染的健康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由于我国各区域工业和能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各地PM2.5不仅来源不尽相同,化学组分还存在季节性变化。

  此外,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还指出了我国在大气污染物方面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一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物未来将更多来自于机动车尾气;另一方面,我国工业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具有独立于颗粒物健康危害的气态污染物。

  对此,唐孝炎建议,应尽快建立我国居民的“时间—活动模式”,并以此开展我国居民受PM2.5影响的健康评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