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程曼诗:科研经费真的是块“唐僧肉”?

2016.1.07

  近些年,一批诸如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1月5日《中国企业报》)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8年来,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表示,近5年来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实现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同时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公报,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3312亿,2015年估计不会低于1.5万亿,按购买力平价计,这已与美国相当。

  有投入就应该问回报吧,然而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不到科研支出的5%,远低于创新型国家15%以上的比例。虽然去年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奖,但是其余那么多心安理得拿巨额经费的科研人员又出了什么成果呢?有的课题成果最后就发几篇论文结题,其质量也不容乐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显示,我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平均6.92次,而世界平均值是10.69次。

  这林林总总的事实敲打着每一个纳税人的心。科研场所在一般人看来是净土一般,围墙里面人理应都是社会上有着高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从事的工作更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现在看来,一般人确实也“理解不了”。

  首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的确有利于促进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信息交换。但是开会的目的应该反作用于研究,是为了促进科研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不是本末倒置。更重要的是,由于科研经费缺乏监管、科研课题内容缺乏审查、科研成果缺乏社会评判,因此很容易滋生行业腐败。只负责立项而不负责监督、只负责花钱而不负责讨要回报,这让我国整个科研体制变成了许多科研人员觊觎的富矿。再看看国外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使用规定,可谓条分缕析,非常详尽非常严苛,使一般人不敢动“歪心思”。而我国各种法规办法只不过是大方向上的指导,缺乏细节的管控,从而导致审批上的粗放。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时代的要求。

  要治理科研经费乱象,首先得从制度的源头着手。科研课题应该向市场看齐,要以科研成果产生的生产力为杠杆来衡量其价值。而当前很多科研机构是向上级要项目,其成果也就上级一句话来验收。因此这种“官本位”思想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

  其次要建立一个客观、独立的监督机构,由该机构统一发布信息部署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确保公众随时在网上查询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等相关信息。再次,要提高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如果一个精心研制的成果却得不到相应的尊重,而山寨的仿制的大行其道,盗版的违法成本过低,还有谁真正沉得下心来做科研?

  我国是世界上申请ZL量最多的国家,可是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又有多少科技产品是由国家拨款研发出来的呢?可见,我国建设创新型强国仍然任重道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