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第一份居民政策需求调查报告完成

2008.7.28

受灾居民最重要的政策需求是什么?住房受损居民是否愿意听从政府的搬迁安排?灾前干农活的家庭是否将来还愿意干农活?灾区的家长们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寄宿制学校?灾民对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是否满意?受灾居民的主要救助来自哪里?包括这些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是政府在制订灾后重建政策措施时都非常关注的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院的研究人员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初步的答案。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院积极行动起来,除了捐款和哀悼活动之外,更是注重发挥自己作为科技部咨询研究部门的特色,为灾后重建工作献计献策。战略院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召开了“灾后重建与社会发展”研讨会,提出了要充分充实社会科学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尽快开展灾民生活需求调查、加快受灾地区的社会结构治理、重视灾民心理健康维护、强化网民的社会网络关系、建立长效的社会捐助机制等8条对策建议,供科技部领导决策参考。战略院的王奋宇、赵延东、马缨成为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

5月底,科学与社会研究所赵延东和马缨撰写了“大灾之后急需快速需求调查”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之后,才能及时准确地锁定最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群,确定援助工作的重点,提高援助工作的针对性,更准确、更有效地开展救援和重建工作。快速需求调查表现为“反应快”和“实施快”。调查的快速性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性,使得研究的结果能迅速地为决策提供支撑。快速需求调查在方法上的另一特点是科学性。快速调查主要使用科学的抽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可全面系统地从受灾群众中收集有关需求的基本数据。在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有助于政府科学地进行灾后重建决策。这份报告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要立即成立快速需求调查组,落实调查工作。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多年来从事社会调查工作,在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为了使这次调查调查目标瞄向政策应用,满足灾后重建的规划要求,调查组多次走访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小组的相关同志,确定政策需求的调查重点。

6月5日,赵延东、马缨进入四川灾区,就调查的基本问题进行先期考察摸底;6月19日,赵延东、马缨、邓大胜再赴灾区开展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26日,王元和王奋宇与四川省科技厅、受灾县市科技局协商调查的实施细节。

6月28日,调查组全部成员进入四川省受灾地区,对灾区4000多户居民开展政策需求快速调查。为了赴实地调查,薛姝提前结束了蜜月,邓大胜推迟了婚期。

这次调查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涉及到重建过程中的住房、搬迁、恢复生产、基础设施等的需求,也涉及了灾后居民的健康状况、生产与生活状况、精神状态、人际关系及对当前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满意度等。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二百多个题目,上千个选项。

快速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在接受培训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和四川大学的80余名师生承担了实地访谈工作。

为了保证数据收集的及时快速,调查人员使用笔记本电脑和网络手段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同步汇总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实时更新。为在短期内拿出科学的分析报告,每个调查组成员都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连续的疲劳作战,使得赵延东、邓大胜病倒在了计算机旁。

7月15日,在得到70%以上的数据之后,调查组形成了第一份包含6个专题的初步报告《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居民政策需求快速调查报告》,立即送交科技部和国务院。调查结果对于灾后重建规划的制订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作用。

例如,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受灾居民把住房作为最重要的政策需求;大部分住房受损居民愿意听从政府的搬迁安排;灾前干农活的家庭绝大多数还愿意干农活,8成农户还愿意搬迁到农村地区;6成以上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寄宿制学校,有15%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外出住读;99%的灾民对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满意,政府部门是受灾居民的最重要救助来源,社会力量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补充,等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