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成立于1972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广东省中心实验站。1985年,经国家科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级的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广测)(http://www.fenxi.com

应用方向:元素分析 材料分析 中药 环境 未知物剖析 食品安全 水质分析 农残 RoHS 化工 结构分析 微生物 室内环境 扫描电镜 化妆品 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 MSDS 司法鉴定 PFOS/PFOA 多环芳烃 校准检定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毒理学实验室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学实验室于1997年筹建,1998年上半年开始运转,同年9月与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 1999年底中期评估列第一类第二名。1999年10月被评为深圳市第一批医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10月接受深圳市

应用方向:食品添加剂 食品 饮用水 化妆品 医疗器械 毒理学

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36年,重组于1950年,是广州市政府依法设置的社会公益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工作职能与业务范畴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辖。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 国家光电成像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挂靠在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

测试服务:电离辐射量 时间频率量 计量器具产品 预包装商品 眼镜产品

应用方向:计量检定、测试 计量校准、检测 产品检验、样机试验 计量认证、评审、考核 人员培训、考证、咨询 科研成果检测鉴定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现任实验室主任是许宁生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徐至展院士。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和显示材料与技术研究、光电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研究、光电子集成器件与技术研究、光电材料合成与制备研究、超快光谱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光电

应用方向:发光和显示材料与技术 光电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 光电子集成器件与技术 光电材料合成与制备 超快光谱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电材料物理理论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 研究方向 实验室针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应用方向:害虫生物防治 水产养殖病害控制 有害植物控制 有害环境微生物控制 基因资源和功能与有害生物控制 适应性进化与有害生物控制

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建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无机化学与应用、稀土光电材料合成及其应用、配合物合成化学与晶体工程、配合物结构化学与理论化学。本实验室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苏锵、计亮年、陈小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陈小明和苏成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应用方向:生物无机化学与应用 稀土光电材料合成及其应用 配合物合成化学与晶体工程 配合物结构化学与理论化学

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00年8月正式成立,是在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任实验室主任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屈良鹄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孔祥复教授。 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3人,其中在编

应用方向: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农学 医学

中山大学材料及功能材料中山大学聚合物复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3年12月,原为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之一,1999年10月第一批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具体挂靠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 实验室主要从事聚合物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相关的开发研究,以及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应用方向:聚合物多相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聚合物复合材料 新型纤维状功能材料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于2003年10月由中山大学批准成立,现挂靠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所由中山大学肝脏移植中心、肾脏移植中心、角膜移植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实验室、器官移植供体协调部组成,主要研究人员分布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和眼科医院。目前研究所已成为以移植外科及器官移

应用方向:肝移植 肾脏移植 角膜移植 器官移植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力量、凝炼、拓展研究方向组建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和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1月通过

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2009年5月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立项,是省内第一所针对高发的消化系肿瘤开展研究的科研平台。针对我省高发的消化道肿瘤,例如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开展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构建相关疾病病因学基础数据平台,揭示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物理学、影

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国科发基字[2006]324号),批准建设眼科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山大学,是我国第一个获批准建设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首任主任为葛坚教授,现任主任为刘奕志教授。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浸透着五代人的心血和智慧。19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批准依托武汉大学建设,2006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建设验收,2008年、2013年通过国家评估。目前,实验室主任为卢文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浩院士。实验室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1) 水资源时空演变与综合调度

四川大学卫生部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概况:     卫生部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5年批准、依托四川大学建设运行,主要由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牵头,整合校内多个学院研究力量,通过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了系统的研究平台。实验室于2010年通过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实验中心自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与引力有关的各种物理规律实验检验及相关理论问题研究,在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总装、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长期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不仅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引力实验研究基地,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批准成立

华中科技大学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国内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实力最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历史渊源于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南方主要大学的电机学科,于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合并组成华中工学院电机系,1988年改称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2001年建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

华中科技大学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实验中心自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与引力有关的各种物理规律实验检验及相关理论问题研究,在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总装、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长期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不仅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引力实验研究基地,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批准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