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仪器 实验室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1926年化学系成立之初就作为重点发展的“专门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但是分析化学教学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续。1972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

应用方向:色谱分析 微流控分析 电分析 光谱及波谱分析 材料与表面分析 药物分析

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禾川化学)为企业,科研的生产研发提供最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禾川化学坐落于国际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bioBAY),其与苏州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融合了多家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外围专家博士团队;依托生物纳米科技园、

测试服务:成分分析 配方还原 工业问题诊断 技术咨询 标准检测

应用方向:成分分析 配方还原 工业诊断 新材料研发 标准检测 技术咨询 配方分析 磷化液分析 清洗剂配方 陶化液配方 钝化液配方 电镀液配方 塑料分析 橡胶分析 胶粘剂分析 涂料分析 除油剂配方 除锈剂配方 防锈油配方 除蜡水配方 脱漆剂配方 洗板水配方 切削液配方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蛋白质组学开放平台 本平台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投巨资建设, 负责人为: 张学敏, 何 昆, 杨松成。本平台也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大力资助。投入千万余元引进超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NanoLC-Q-FT-ICR-MS]。 1. 基本情况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是院级大型仪器科学研究的平台。满足本院及校内师生的科研测试要求的同时,中心也对国内外的各科研单位和公司研发机构开放,提供部分物质结构、成分与物性的分析测试服务。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体系完整,传统优势领域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脂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蛋白和核酸构象 分子设计 高分子 粒径分布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置的法定检验机构,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始建于1954年,现有建筑面积约11200平方米,有职工1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3人,包括高级技术职称44人,中级技术职称51人;博士5人,硕

应用方向:药品检验 化学药品 中药材 抗生素 生化检验 微生物检验 仪器研发 药品注册检验 真假药鉴别 中药标本 药效学 药理毒理 保健食品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疾病早期预警研究实验室

本实验室拥有多台大型分析仪器,包括1台9.4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1台Voyager DE PRO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2台二维纳升级超高压液相色谱仪;1台一维纳升级超高压液相色谱仪;1套双向电泳系统(可以同时分析6个样本)。 在完成本实验室科研工作及本院科研测试服务后,

应用方向:质谱 蛋白质组 糖蛋白 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大连化物所快速分离与检测实验室

  快速分离与检测实验室(简称RSD), 又称102组,  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李海洋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为首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创新题目组,实验室围绕国家安全、环境监测及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科学研究方向一: 激光与物质相

应用方向:仪器研发 电子鼻 离子迁移谱 光谱成像 质谱成像 传感器阵列 质谱研发 在线检测

蛋白多肽药物药动学实验网

中国药科大学同位素实验室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同位素室是隶属于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处于风景秀丽的中国药科大学分部。多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放射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生物技术药物的药动学方面经验。本室现有美国waters高效液相一台(HPLC-Rad),PE公司同位素

应用方向:药代动力学 放射免疫方法建立 生物技术药物多抗的制备 生物技术药物的缓控试剂型研究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于2000年5月成立,是“国家化学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单位,直属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和化学学院

应用方向:化学 材料 环境 生物医药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于2007年10月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正式被批准列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本实验室从事抗肿瘤药物研究十多年,在抗肿瘤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抗肿瘤天然产物分离、提取,结构修饰,新化合物

应用方向:抗肿瘤药物 肿瘤 肿瘤药效学 肿瘤诊断与治疗 肿瘤细胞 抗肿瘤新药

中山大学材料及功能材料中山大学聚合物复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3年12月,原为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之一,1999年10月第一批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具体挂靠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 实验室主要从事聚合物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相关的开发研究,以及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应用方向:聚合物多相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聚合物复合材料 新型纤维状功能材料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重点针对西部地区遇到的生物灾害猖獗,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物资源濒临灭绝,生产水平低下,食物安全危机等科技难题,依据四川大学及其生命学院特有的历史、地理和科技优势,以资源生物学与控制生物灾害(“控灾”)、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

应用方向:植物资源 资源微生物利用 动物资源 生物学 生态环境

山西省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

山西省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是集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机构,副处级建制,全额事业单位,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内设机构12个,即:综合办公室、业务技术科、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检测一科(定量科)、检测二科(建材科)、检测三科(油品科)、检测四科

测试服务:食品安全检测 产品质量鉴定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北京西部香山脚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我国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整合植物标本馆(含古

应用方向:系统与进化 现代农业 植物资源 生态环境

北京大学核磁中心核磁共振中心(校级公共平台)

北京核磁共振中心(下简称“中心”)是依托于北京大学,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总后卫生部共同投资,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中心主要任务包括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公共测试服务两个方面:科研方面,中心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主要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力量、凝炼、拓展研究方向组建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和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1月通过

现代光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于1933年由饶毓泰先生开创,有着悠久的学科历史和良好的研究基础。2000年5月,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在原物理系光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并与中科院联合成立了“中科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物理联合中心”。目前,现代光学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0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拨款开始建设,1992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验收并获得通过,正式对外开放,是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该实验室隶属于物理学院,依托学院凝聚态和光学等多个学科的科研优势,深入开展小空间尺度、小时间尺度的物理研究,微/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本研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及高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材料、生物器件、以及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 本实验室以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器件(器械)并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为目标,努力研发医学影像用磁性、超声和金属等纳米探针材料以及显微医学影像仪器与肿瘤治疗纳米

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 验 室 简 介    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重点教育部实验室始建于2011年,在教育部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共建支持下,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依托,建立的关于网络化无人自主系统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及相关的应用实验平台,是研究先进网络化自主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基地和开发实际小型自主系统的中心。重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