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实验室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1994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建有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大型技术平台,包括新药研发、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医学分析、食品和环境卫生分析等体系。中心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可提供权威

应用方向:新药研发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医学 食品 环境卫生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生物质谱实验室

本实验室以生物质谱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组学,包括蛋白质的表达、定量、翻译后修饰等方法学及应用研究。特别是我研究室在承担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表达谱和修饰谱项目中,运用并发展了多种以串联质谱为基础的分析鉴定技术,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

测试服务:同位素标记差异蛋白定量分析 简单多肽蛋白及生物工程制品分析 SDS-PAGE凝胶电泳结合LTQ质谱分析 针对2D胶粒的MALDI-TOF/TOF质谱鉴定 2D双向凝胶电泳结合MALDI质谱分析 DIGE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结合MALDI质谱分析 LC-MS质谱用C18纳喷柱 药物代谢动力学外包技术服务

应用方向:proteome 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 蛋白质/多肽分析 生物工程 药物分析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ADME/PK)是药理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多学科合作开展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代谢研究贯穿药物研究与开发始终。在药物合成、筛选前,采用计算机辅助预测化合物代谢性质,可尽早淘汰代谢性质不良的化合物, 缩小合成、筛选范围,提高新药发现概率。在药物结构优化阶段,采用多种体内、外代

应用方向:ADME/PK 药物代谢 药代动力学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蛋白质组学开放平台 本平台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投巨资建设, 负责人为: 张学敏, 何 昆, 杨松成。本平台也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大力资助。投入千万余元引进超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NanoLC-Q-FT-ICR-MS]。 1. 基本情况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是院级大型仪器科学研究的平台。满足本院及校内师生的科研测试要求的同时,中心也对国内外的各科研单位和公司研发机构开放,提供部分物质结构、成分与物性的分析测试服务。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体系完整,传统优势领域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脂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蛋白和核酸构象 分子设计 高分子 粒径分布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置的法定检验机构,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始建于1954年,现有建筑面积约11200平方米,有职工1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3人,包括高级技术职称44人,中级技术职称51人;博士5人,硕

应用方向:药品检验 化学药品 中药材 抗生素 生化检验 微生物检验 仪器研发 药品注册检验 真假药鉴别 中药标本 药效学 药理毒理 保健食品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中国计量科学院生物、能源与环境计量科学和测量技术研究所

生物、能源与环境计量科学和测量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能源与环境领域中所需计量基标准和检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所下设办公室、生物研究室、能源研究室、电磁环境研究室、气体研究室和科学仪器研究室,现有人员63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18人,助理研究员和工程师32人,博士后和博士7人,硕士2

应用方向:生物计量 新能源 计量标准 量值传递 电磁环境 计量测试 气体标准物质 量值溯源 仪器研发

现代色谱分离分析实验室

课题组带头人简介       张祥民,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7中国科学院大

应用方向:色谱 蛋白质组 proteome 激光诱导荧光 生物质谱 毛细管电泳 中药 仪器研发

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 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同位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多学科合作开展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物开发,新药临床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药物代谢研究贯穿药物研究与开发始终。 放射药代动力学具有灵敏特异,操作方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近

测试服务:食品

应用方向:药物分析 放免测定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蛋白多肽药物药动学实验网

中国药科大学同位素实验室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同位素室是隶属于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处于风景秀丽的中国药科大学分部。多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放射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生物技术药物的药动学方面经验。本室现有美国waters高效液相一台(HPLC-Rad),PE公司同位素

应用方向:药代动力学 放射免疫方法建立 生物技术药物多抗的制备 生物技术药物的缓控试剂型研究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质谱实验室

质谱实验室 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质谱主要由高分辨磁质谱和四极杆GC-MS组成。 90年代初建立了第二代有机质谱,包括Micromass公司的TofSpec MALDI-TOF-MS 和ESI-MS Platform II在国内最早开展质谱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构成我中心的第一代生物质谱。

应用方向:蛋白质 药物代谢 中药 有机物 聚合物 糖蛋白

北京艾米诺医学研究实验室

北京艾米诺医学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家医学研发高新技术企业。2008奥运年注册于北京海淀区。专门致力于医学检测和新药开发领域。 公司成立伊始,便与第二炮兵总医院签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组建新药临床药理基地,为新药临床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公司投入500余万元购置质谱等先进仪器,与二炮总医院和北京营养所合

测试服务:氨基酸检测 维生素检测 全谱氨基酸 免疫抑制剂 临床检测

应用方向:营养检测 代谢组学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田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实验室主任吴建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用方向: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 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Key Lab of Preclinical Study for New Drugs of Gansu Province)(兰州大学)是在甘肃省科技厅领导下、依托兰州大学,联合多学科、多专业组建的甘肃省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1999年5月筹建,2002年10月通过

应用方向: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 食品 化妆品 兽药 农药 化学品 药理学 蛋白质/多肽分析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以理科为主的研究教学型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 学院以“高起点、高素质、培养高端人才”为建院原则,拥有生命科学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优秀人才,科研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7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

应用方向: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肿瘤基因治疗 家蚕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及生物多肽药物研究 植物生物反应器与天然药物平台研究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9年建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学科交叉,重视自主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2008年,在国家科技部、中科院等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扶持下,在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以及实验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药物制剂 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多肽分析 免疫

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通过认定,目前主要在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生物化工、药物筛选等领域进行环境友好型生物制品的研发,主要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修复剂、微生物饲料、转基因植物、药食用真菌、蛋白质和多肽多糖药物以及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等生物制品。 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6

测试服务:微生物 生物化工

应用方向:药物筛选 微生物农药 转基因生物 蛋白质 多肽 生物大分子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曾三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1991年、1996年、2001年),分列全国生命科学实验室第7、第6(部级实验室第一)位和第11位

应用方向:植物 植物基因

海南大学生物技术实验中心

生物技术实验中心是我校新建的跨学院、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重点开放实验室研究平台,是我校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学术交流、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基地,同时是省部共建“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依托基地。生物技术实验中心是

应用方向:生物医药 遗传育种 生物材料 环保微生物产品 新品种选育

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是教育部第一批任命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第一届实验室主任张今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根俊院士。冯雁教授、孔维教授曾历任实验室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李正强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志新院士。实验室所属学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具有生物化学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