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测试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1926年化学系成立之初就作为重点发展的“专门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但是分析化学教学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续。1972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

应用方向:色谱分析 微流控分析 电分析 光谱及波谱分析 材料与表面分析 药物分析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重质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9 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建设, 1995 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石油大学,实验室分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校区。  &

应用方向:元素分析 重质油 催化 油品 石油 石化 裂化

斯坦德检测中心

青岛斯坦德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QINGDAO STANDARD TESTING CO.,LTD.简称“斯坦德”),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提供轨道交通、防火阻燃、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高分子材料、航空航天、能源、金属、化工等领域检测分析服务的技术服务机构。斯坦德

测试服务:食品检测 橡胶检测 塑料检测 能源检测 金属检测 环境检测

应用方向:普通食品检测 橡胶检测 塑料检测 能源检测 总金属检测 环境检测与监测

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中心

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以“实验服务、专业检测服务、研发服务和技术转移”为核心业务,利用清华大学优势技术资源、实验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 基地优化组合可开放实验资源,组建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工业设计、现代农业”

测试服务:LC-MS TEM SEM BET NMR 基因测序 TOC GC-MS

应用方向:能源环保 生物医药 现代农业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新材料

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原国家教委于1993年12月批准在清华大学建设,原名先进材料开放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9月更名为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和2002年参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估结果均“A”。

应用方向:先进材料 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金属材料 电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 核材料 生物与仿生材料 环境材料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始建于1980年,当时称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从建立开始,就是跨多个一级学科的对全校公用开放服务的实验室。始建时建立了串列静电加速器离子束分析装置,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穆斯堡尔谱仪,正电子湮没设备

测试服务:新材料 电镜 X衍射 热分析

应用方向:材料分析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0年代清华大学摩擦学研究发展迅速、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时经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教委批准建设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校内获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开始筹建,1988年11月通过验收,温诗铸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原机械工业部雷天觉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6年陈大融教授任实验室

应用方向:摩擦学 光电材料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国家教育部系统唯一的从事高性能陶瓷材料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的前身-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8年列为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1991年开始建设“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rdquo

应用方向:高温结构陶瓷 信息功能陶瓷 陶瓷基复合材料 能源环境材料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专业从事电子化学品、化学试剂及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经过数十载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试制、应用开发、规模生产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位于大兴区安定镇工业开发区东侧,华腾化工科技园内。该园区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

应用方向:高纯物质及电子化学品的制备 高纯物和微量物质分析

福建省医疗器械和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医疗器械和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福州大学国家211工程和福建省重点学科的建设项目之一。实验室整合了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物理与信息学院等四大学院中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药物技术的专家学者3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2名,副高职称12名,中级职称6名,博士研

应用方向:医疗器械 医药技术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被批准筹建,1991年建成并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1995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估。二十年来,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梯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开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以及实验

应用方向:微观反应动力学分析 工业催化剂设计与优化 复杂物系宏观性质预测 流体流动和相间接触的结构化及效应 反应过程与系统多尺度结构的整体行为和优化

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

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于 2006 年 12 月在原清华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基础上建设的以共建共享方式运行的、开放型的、国家级创新性高端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努力成为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国际知名的电子显微学实验室,电

应用方向:物质科学 材料和器件结构和性能 电子显微学前沿理论和方法

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北京电子能谱中心”是为推进北京地区表面科学研究和表面分析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因此,“中心”的任务,除直接为清华大学各院系科研提供分析服务外,按照国家有关大型仪器共建、共管,资源共享的原则,要面向社会,切实做到: (1)积极为我国信息半导体、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