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lb

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国家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重点高校选派了14名教师组建和创办了原吉林大学数学系。197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2001年由原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原长春科技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原长春邮电学院的数学系或数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吉林大学数学学

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始建于1950年,现为校直属正处级实验动物工作主管部门,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承担教学、科研、动物实验咨询服务和为全校提供合格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有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学、细胞与胚胎培养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本中心。中心占地6300㎡,房舍面积4900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是我国理论化学的科学研究中心,由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唐敖庆院士倡导,经原国家计委和教委批准,于1978年在吉林大学建立。为纪念唐敖庆院士,2008年,理论化学研究所被学校同时命名为唐敖庆研究所,发展宗旨是要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所。 35年来,在学校党委和理论化

吉林大学辊锻工艺研究所

吉林大学辊锻工艺研究所创建于1979年,即原吉林工业大学辊锻工艺研究所,系原国家机械工业部二类研究所,是中国唯一的一所以辊锻、楔横轧等回转成形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中国压力加工专业第八个博士点。近年来辊锻工艺研究所又开辟了无模成形、冷温精密塑性成形、精密高效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是我国首家从事人兽共患病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吉林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医学前沿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1月,以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为主要研究方向。拥有国家首批人兽共患疫病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际平台

吉林大学测试科学实验中心

       吉林大学测试中心具有高水平的理化测试、资源与环境测试、机电与车辆测试等能力与资质。拥有数十台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大型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3000千多万元。 吉林大学测试中心分布在前卫北区、南岭校区、朝阳校区,设置理

测试服务:理化测试 资源与环境测试 机电与车辆测试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由宋玉泉教授主持筹建于1983年,隶属于原吉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锻压教研室,当时没有一间房屋和一名助手,但一直连续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 1995年更名为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当时有了一间房屋,没有设备,有三名工作人员。1997年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其中凝聚态物理学科于199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成立了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所在的物理学科于1985年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物理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材培养基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于1978年招收我国第一批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研究生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

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主要依托王湘浩院士创建的吉林大学数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两个一级学科。实验室在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是国内唯一以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实验室的总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计委于1989年依托吉林大学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次以良好成绩通过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压与超硬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重要的超硬材料和高压科学研究基地,所在的凝聚态物理学科

吉林大学糖尿病并发症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重点实验室为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内科治疗及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室。本重点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内分科刘煜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包含了内分泌科、肾病内科、呼吸科、心内科教授。 一 、学术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民生活提高寿命延长,糖尿病患病率惊人的增长速度以及糖

吉林大学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建立的,是国际上最早达到百万大气压的五个实验室之一,在静水压的定标等超高压技术、 高温高压下金刚石的合成机理、高压下物质结构相变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1985年,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金刚石薄膜研究

应用方向:材料 无机材料检测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于一体的工程仿生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原机械工业部1992年批准建立的“地面机械仿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3年开始对

吉林大学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于2000年,以汽车制造业中的关键材料及工艺为研究重点,从事基础理论、汽车新材料、成型技术及加工工艺研究。实验室主任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青担任,中科院院士冯守华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向上的研究队伍。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资源学院于2001年由原长春科技大学与原吉林大学的相关院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涉及了3个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均是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是吉林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院

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病理学系为主体,2003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通过评估,现为吉林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单位。2007年成立了“吉林省干细胞组织工程科技创新中心&rdqu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布局在汽车工程科技领域专门从事汽车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1989年获批立项建设;1993年,获世界银行贷款2500万元投资,研制汽车性能模拟器;1996年,在"整体系统自行设计与集成,关键部件国外引进,一般部件国内配套、软件自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1987年由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倡议并组建,1991年1月通过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验收后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评估结束后,清华大学实验区参与组建并加入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本实验室开始由吉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是我国首家专门从事人兽共患病研究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06年1月,以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我国率先设立了人兽共患疫病学博士点,是首批人兽共患病学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依托学科之一预防兽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

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于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徐如人教授任第一届实验室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冯守华教授。中科院院士郑兰荪教授为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五年来,

应用方向:功能材料 无机固体化学 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