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细胞技术> 细胞功能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实验来源: 互联网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核型亦称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 (或染色体组)的表型。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如蚕豆的体细胞2n=12,它的配子n=6;玉米的体细胞2n=20,配子n=10;人类体细胞2n=46,配子n=23。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 联结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染色体可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臂,造成中间着丝粒,亚中间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现代分类学和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蚕豆或蛙类染色体 标本制片10张,或10个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照片。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放大机、显影盆、游标卡尺、测微尺、剪刀、镊子、计算器、座标纸、绘图纸、胶水、3号放大相纸。 米吐尔、无水亚硫酸钠、对苯二酚、硼砂、炭酸钠、溴化钾、大苏打、钾矾。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测量 若用染色体制片标本进行直接测量时,必须利用显微镜与测微尺,事先要用台微尺对目微尺的单位长度进行标定后再进行工作, 仅对染色体长度较大的标本适合。一般标本还是先行拍照放大后进行测量,可得较好数据。首先目测照片上每条染色体长度,按长短顺序初步编号,写在每条染色体短臂的一端,同时确定主缢痕的位置,用游标卡尺逐条测量短臂和长臂长度。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及着丝粒指数。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