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技术> 实验动物基本参数>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

关键词: 血流 阻力来源: 互联网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血流阻力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动时因磨擦而消耗能量,一般是表现为热能。这部分热能不可能再转换成血液的势能或动能,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在湍流的情况下,血液中各个质点不断变换流动的方向,故消耗的能量较层流时更多,血流阻力就较大。

  血流阻力一般不能直接测量,而需通过计算得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与电荷在导体中流动有相似之处。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位差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关系也适用于血流,即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R成反比,可用下式表示:

  Q=(P 1-P 2)/R

  在一个血管系统中,若测得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和血流量,就可根据上式计算出血流阻力。如果比较上式和泊肃叶定律的方程式,则可写出计算血流阻力的方程式,即

  R=8ηL/πr4

  这一算式表示,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和血液的粘滞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由于血管的长度变化很小,因此血流阻力主要由血管口径和血液粘滞度决定。对于一个器官来说,如果血液粘滞度不变,则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该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阻力血管口径增大时,血流阻力降低,血流量就增多;反之,当阻力血管口径缩小时,器官血流量就减少。机体对循环功能的调节中,就是通过控制各器官阻力血管和口径来调节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的。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