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神经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关键词: 神经源性休克来源: 互联网

神经源性休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的休克。多见于严重创伤、剧烈疼痛(胸腔、腹腔或心包穿刺等)刺激,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起病急,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数是未及时接受治疗者、病情危重或伴有合并症、并发症(如气胸、心包填塞等)。 临床表现   1.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2.疼痛、恶心、呕吐; 3.胸闷、心悸、呼吸困难; 4.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诊断依据   1.有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 2.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疼痛、恶心; 3.胸闷、心悸、呼吸困难; 4.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治疗原则   1.去除神经刺激因素、立即平卧; 2.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3.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维持正常血压; 6.病因治疗。 用药原则   1.发生神经源性休克时,立即应用肾上腺素,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应用右旋糖酐; 2.病情较重者可应用地塞米松; 3.收缩压低于80mmHg,应用多巴胺或间羟胺; 4.酌情使用止痛药物。 辅助检查   1.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检查框限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出现并发症。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