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大泡性类天泡疮

大泡性类天泡疮

关键词: 大泡性类天泡疮来源: 互联网

  大泡性类天泡疮是以形成表皮下水泡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楚。患者血循环中存在抗表皮基底膜带抗体,多属IgG抗体。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及小儿,无性别差别。病程呈慢性过程,小儿患者可于数年后自然缓解,但成人患病多不能自然缓解。氨苯枫、皮质激素对本病有效,小儿及大多数成年患者预后良好,体内合并恶性肿瘤者预后不良。病死者主要死于药物的并发症及合并体内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紧张性、浆液性水泡、大泡。豆大至核桃大不等。泡壁厚不易擦破,尼氏征阴性,泡破后糜烂面渗液少,易愈合。水泡可自行吸收,乾涸,但原处可反复出现水泡或此消彼发。愈合后可有色素沈着,但无瘢痕形成; 2.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腹股沟、腋窝及腰部等处,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3.多无口腔粘膜损害; 4.可有瘙痒、灼热感,但一般无全身症状。

诊断依据   1.老年人或小儿发病; 2.皮损为紧张性水泡、大泡,尼氏征阴性,糜烂面易愈合; 3.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腹股沟、腋窝、腰部; 4.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泡。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基底膜带处有IgG,和(或)补体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可检出血循环中有抗表皮基底膜带抗体(主要为IgG)。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水泡表皮侧。

治疗原则   1.老年患者要排除体内恶性肿瘤; 2.可选用氨苯枫或激素控制病情,病情缓解后,要维持治疗。 3.皮损按外用药原则对症处理。

用药原则   1.类天泡疮多使用氨苯枫或激素治疗,轻症者可试用雷公藤制剂。 2.对激素敏感者可联用免疫抑制剂。 3.疗效不好者要警惕合并体内恶性肿瘤。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