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共研中国现代科技史,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3.8.03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96.shtm

7月31日至8月2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现代科技史”研讨会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20余名科技史研究者齐聚一堂,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并选举产生了34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64ca541be4b0e807c6f8acd5.jpg                                                             

会议开幕式现场。     杨雯摄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中心承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审视20世纪以来中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争取民族独立、服务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金德鹏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认为当今现代科技史研究的力量、空间和影响正日益壮大,鼓励研究者们围绕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认真总结前进道路的经验和教训,讲好“现代科学”的中国故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认为,中国现代科技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鼓励研究者们积极思考传统跟现代究竟是如何连接,并对比不同国家和文明的科学史发展,对中国特色的科学故事该如何书写形成启发。

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主任张藜提出,应准确把握中国现代科技史领域的核心学术议题,将新兴史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极为丰富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史事有机融合,生产出属于中国的现代科技史研究的典范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认为,世界著名大学科学史系都以现代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史界也应更关注中国现当代科技史,形成与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等学科的合力,多为现实战略服务,必将大有可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国际科技史学会前主席刘钝提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认为历史研究要与当下世界格局产生共鸣,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者们对科技史的关注也要与当下的科技发展和战略结合起来。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春良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史理论研究的支持,中国现代科学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能够推进中国现代科学史的研究,还能够跟科技政策领域形成交流与互动。

大会设有“从历史的角度看战略科技力量”“新中国基础研究政策的演变”等9个主题报告,还设立了战略科技力量的开创与早期探索、国家科研机构的历史使命、科技政策与规划、重大科研任务与成就、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现代科技、国际现代科技史等六个分会场,进行了66个报告与专题讨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